氣候行動需要各國合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將在周日(31日)正式在英國格拉斯哥展開。會議前夕,各國領袖和媒體都廣泛地表示今次大會比往年來得重要,尤其世界經歷全球大疫症後比以往更意識到需要積極合作才能應對全球氣候威脅。因此各國領袖都揚言需要採取更進取的減排措施。

另外,2019年美國在特朗普主張下退出了《巴黎氣候協議》,因此是次會議將會是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美國重新加入後的首次會議。然而,當全球都日漸意識到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時,國與國之間放下成見的通力合作何嘗又不是箇中的關鍵?

美國曾退出《巴黎協議》

2019年11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時任總統特朗普指示下正式提交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通知。自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總統以來,他就多次表示對「是否存在溫室氣體」的質疑,並且認為《巴黎氣候協議》「給美國工人、商界和納稅人造成不公平的經濟負擔」,特別是他認為這些氣候協定不利美國的工業出口,反觀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卻受惠於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而得到豐厚的發展工業機會,因而認為美國亟須退出氣候協定。

當時特朗普政府的決定,正正是一貫以「美國優先」姿態去處理全球暖化的氣候威脅,充斥着政治成見和罔顧科學的證據。有關決定除了導致美國單方面退出了全球195個國家共同簽署了的宣言,其影響更令各國擔心協議的名存實亡。假如連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美國在簽署後亦可以隨便退出,想要聯手遏制氣溫上升無疑亦將變得天馬行空。

圖為美國務院提供的照片,相中是2021年9月2日,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在天津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以視像形式會面。楊潔篪不在照片中。(AP)

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是關鍵

幸運的是,現任總統拜登在大選期間便承諾當選後便會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而且慶幸的是除了美國之外再無其他國家退出協定。然而,峰會主辦國英國和聯合國為這次峰會的定調顯得有點悲觀,它們把今次會議目的定為「維持減排的希望」(Keep hope alive),並且期望各國可以衷力合作達成減慢全球暖化的溫度至1.5度。

會議開幕之前,中美兩國儘管曾嘗試就減排目標展對話開磋商,卻結果終因雙方其他分歧而未能如願。美國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聲稱沒有太大信心今次峰會能令北京承諾更大規模減排措施,而中國方面亦延至周四(28日)才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新的減排目標,此舉被外界解讀為有欠積極。

由此觀之,與會各國背後在對抗氣候問題上可能仍未真正達致共識,但畢竟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才是所有氣候行動的關鍵,各方必須把握機會坦誠交流、摒棄成見,特別是要注意別讓其他與氣候無關的政治議題左右相關判斷,否則人類也難以真正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