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台灣牌」不過是激將法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上周二(16日),中美兩國舉行元首峰會,象徵中美角力進入某種緩和的局面。不過,美國對中國的對抗心理並未減弱,近來便拋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政治牌。

首先,有傳美國將會政治杯葛北京冬奧,總統拜登以至美國政府重要官員都不會出席冬奧開幕禮,以示抗議中國在新疆及香港等問題上侵犯人權。另一方面,本周二(23日)美國公布即將於下月初舉行的民主峰會邀請名單,當中包括了對中國相當敏感的台灣,引起中國反對。這一系列舉動雖然對中國充滿政治挑釁性,然而究其本質它們也只是欠缺實際效果的激將法。

美國屢打政治牌 中國更應冷靜

除了政治杯葛北京冬奧及邀請台灣出席民主峰會之外,美國近來對中國打出的政治牌,以特別挑動中國底線的「台灣牌」為多。例如支持台灣參加國際體系、承認美軍在台訓練台軍、拉攏立陶宛與台灣互相設處交流等。這也令台灣問題一時成為內地民眾政治熱門話題,甚至希望盡快「武統」的聲音近來也有轉強的趨向。

不過,美國這些政治牌雖然不甚友善,但終究不過只是小動作,對中國的實際影響微不足道,遠不及貿易戰或是科技戰的威脅。台灣問題關乎中國核心利益,但美國現在所打的「台灣牌」只是政治表態,尚未具有真正的台獨威脅。某程度上說,美國放下了強硬的手段及轉為頻作政治挑釁,反映了美國手上已經沒有具有真正威脅力的「大牌」可打。

事實上,自中美就貿易戰簽訂第一階段協議後以及新冠疫情之後,已幾可看出美國面對中國的經濟強硬動作已經透支。另一邊廂,雖然中國尚未完全突破美國在科技上的封殺,不過美國的科技戰也顯然沒有收到預期般的效果。例如美國封殺晶片技術,對中國造成打擊的同時,也刺激了中國在晶片技術上獨立自強,繞過美國封殺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美國在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並沒有有效威脅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方法。既然如此,中國自然不用中了美國的激將法,落入戰爭陷阱。如果美國往後對中國也只能打這種沒有具體影響的政治牌,那對中國而言甚至是好事。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拜登(Joe Biden)政府正與中國磋商貿易交排,變相終結特朗普所發起的貿易戰。

做好自己的事是最基本方法

對於當下的中國而言,如其將精力放在應付這些政治牌,倒不如把握時間做好改革提升實力。對中國而言,經濟上轉型向高質量發展、突破中產陷阱,科技上把握好關鍵領域,社會上促進共同富裕和綠色轉型,都是影響全體中國人民民生的重要議題。而且提升國家實力,也是建構外交實力的最基本方法。

為政要分清主次輕重,而對於代表人民的政府而言,「主」的莫不是人民的生活,「重」的也不過於民生議題。若要犧牲重要的民生發展機會,只為在外交政治上爭點面子,那其實得不償失。相反,政府若果只懂政治挑釁,像是民進黨政府操弄「美援」,或白宮般打「台灣牌」,其實也不見得是負責任、務實為民的政府。

此道理放諸香港,未尚不一樣。政府和從政者也要急市民所急,分清施政的緩急輕重,做好關鍵的民生工作,而不是一味消費精力於政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