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上市推遲 美國制裁下要做好香港金融市場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香港中大團隊孕育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商湯科技早前決定來港IPO上市,雖然已通過了上市審批並於上周二(7日)公開招股,但在上周五(10日)卻被美國財政部加碼對其經濟制裁,稱其人面識別技術協助中國軍方監察新疆維吾爾人。本周一(13日),商湯發通告指為保障投資者利益,將延遲上市及退回申請股款。現階段集團期望今年內可以完成上市,惟集資款項可能減少。

在2019年10月,美國已經以同樣理由將商湯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禁止其從美企入口指定商品及技術。這次制裁再將其列入投資黑名單,禁止美國個人和企業投資該公司。

美國對中企動作不會停

商湯並非第一隻被美國制裁的中概股。自中美矛盾激化以後,過去數年美國為了壓制中國關鍵領域的科技發展,已發動了多輪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制裁,當中包括了華為、中興兩大中國電訊巨頭,此後更將制裁擴展至中移動等國有企業。在晶片業務上,美國制裁了中芯國際等龍頭晶片企業。

美國對制裁總有不同的理由,不管當中有多少屬實,但美方多次執意單方面對中企進行制裁,反映了美國為了阻止中國科技追上甚至超越中國將不會吝嗇於使用經濟制裁工具。商湯再次被制裁其實並不算意料之外,而且未來美國還會繼續對中企進行制裁。

商湯科技是次招股一共引入9名基石投資者,包括認購金額達2億美元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屬國資委與中國誠通發起設立的國家基金。

上市規則應對美國制裁有彈性

隨着中美角力繼續深化,一方面中國收緊了中企赴美上市的監管,另一方面美國也針對中概股作監管,令不少企業都有打算回流香港上市,以迴避風險,這無疑對香港股票市場將是長期的支持。

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恐怕將來陸續有來,因此港交所或相關機構在歡迎中概股回流的同時,也應該調整規則以增加應對突如其來制裁的彈性。例如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第 2.13(2)條規定,「上市申請人不得遺漏不利但重要的事實,或是沒有在上市文件中恰當說明其應有的重要性」,但商湯的例子所說明制裁可能突與其來,有時並非申請的企業故意不在上市文件申報風險。

另外,港交所一般只會建議被制裁的相關企業停止可疑的業務,例如指引信HKEX-GL101-19中有提及上市公司應在上市前停止有關被制裁的活動。然而,美國對中概股的制裁顯然是政治活動,不是單純說停止便可解決,港交所的建議也值得檢討。

會計師行畢馬威預測,今年港交所將會在全球新股集資額排名中跌出三甲,位列第四。(VCG)

固然,商湯推遲上市並不全然與港交所的規則有關,正如公司的聲明當中也指出該決定是考慮到投資者需要重新考慮的時候,目的是保障投資者。不過,面對將來可能有更多的中概股在上市前被美國公布制裁,港交所也應該考慮修改一些規則,在保護投資者為前提的情況下也為這類企業提供一定彈性。

四大會計師行之中的畢馬威預測,今年港交所新股集資額位列全球第四,是2012年以來首次跌出三甲。連同中概股在內,香港如何能推出政策便利IPO等集資活動,以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任,這將是港交以至於政府金融政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