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紛避嫌 要敢動企業的蛋糕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日,《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指阿里巴巴正考慮要如何處置其所持的內地社交媒體微博的股份。阿里巴巴現持有微博約30%及15.9%投票權,僅次於第一大股東新浪(45.2%股權及71.2%投票權),消息指它正與上海文廣集團商討出售股權。

這次有關阿里巴巴將減持微博的消息,似乎與早前內地另一科網巨企騰訊公布將以派息方式變相減持其持有的京東集團股份有相似之處。有分析認為,內地大型平台企業剝離其他支葉企業的股份,是考慮到近年來中央打擊企業壟斷的政策,主動配合並作避嫌。這些事件某程度反映了,企業本身正在努力適應新的環境。

主動剝離避嫌

中央今年以來銳意於打擊企業壟斷,上月更新設反壟斷局進行相關工作。新開張不久後,反壟斷局便公布了43宗網絡領域經營者集中案件的行政處罰,包括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美團、字節跳動等著名中國科技企業。

騰訊原本持有京東17%的股權,是京東單一最大股東,騰訊執董兼總裁劉熾平也兼任京東董事。騰訊和京東都是中國著名的平台企業,各自本身都已被反壟斷調查所針對。而騰訊更作為京東大股東,這對於企業本身也許代表「強強聯手」,能製造更好的經營效果。然而,過度集中的股權意味着企業間競爭減少,這將減低消費者的議價能力,以及互相競爭所帶來的進步,對於普羅市民以至於整個經濟而言都並非好事。騰訊以派息方式減持京東,顯然會為中國反壟斷國策所歡迎。

微博雖然並不是京東之類的平台電商,但也是中國內地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阿里持有微博自然也有便利自家平台電商壟斷之嫌。今年初已有傳聞指中央不滿阿里持有過多的媒體資產,例如微博、《南華早報》、嗶哩嗶哩等,認為這將成為其壟斷的一種模式。今年9月,阿里便以巨額虧損轉讓了其所有的芒果超媒股份(接近5%),可見阿里減持媒體今年已非首次。現在傳出阿里再打算減持微博,其實也是意料之內。

施政不應讓企業牽鼻子走

內地政府施政果敢,加上社會與政治氣候不同,企業對施政的影響力有限。不過在香港,自殖民時代開始,大企業便對政府決策有重大影響力。從土地問題到勞工問題,過去政府很多都傾向於聆聽大企業的意見。然而企業無不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保護它們的利益未必等於合乎全香港大部分人的利益。直至近年,中央政府頻頻就香港土地問題發聲,政府與業界才開始正視問題,更為主動推出改革。

現實上,沒有企業希望政府會動它們的「蛋糕」,對於危害它們營利的政策大多數企業都會表態反對。不過騰訊與阿里的減持決策卻也反映了,當政策真的實施下來時,大企業自身為了生存便會主動適應新的監管政策。香港政府從中也應該明白,施政決策時不應一直讓既得利益者的意見牽着鼻子走,不然改革永遠將難到位。例如以最低工資為例,企業如果無法「維持成本」,自然會想辦法開源節流,因此在討論最低工資時,不應過度偏向於滿足企業立場,而應多考慮基層勞工的處境。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有遠見和大局觀,施政得考慮整體香港發展,這才是達到良政善治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