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並非治亂之原因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近日,美國投資者兼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達里奧(Ray Dalio)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指出評論中美優劣的重點不在意識形態,而是要通過唯物主義的方式,分析中美的經濟與社會狀況。

最近推出新書的達里奧,自從2018年爆發中美貿易戰便開始動筆寫作,並研究過去歷史新舊強權的興衰。

不論意識形態好壞

達里奧的研究刻意迴避了西方論述中常見的一些意識形態框架,例如民主與專制的對立,人權與自由的解釋等。從某種角度看,他的研究是結果論、唯物主義的。例如,達里奧在解釋中國優勢時,指出中國有很高的內部穩定性,在教育、生產效率、貿易各方面都有快速發展。對比之下,美國正陷入分裂之中,甚至可能步入內戰。

他認為,中國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當中有儒家的價值觀以及以「家」向外延伸的國家觀念,這與西方以個人主義為重的價值觀不一樣。但這些價值觀卻不是造成兩國情況不一樣的根本原因,而是上述那些客觀的優點所致。

也因此,達利奧認為美國與中國競爭,不應一味強調價值觀的差異,而是要從內部改善自己:減低兩黨分歧、團結美國的施政,並且增加教育機會,令人民感到平等。換言之,美國應該試圖改變的是自己,而不是強行去改變中國。

一旦中國的經濟規模正式超越美國,後者的反應估計特別巨大。(Getty Images)

自我改善而不是怪責他人

過去,西方政治學崇尚於設立一個好的制度,相信制度決定了施政的優劣。但顯然,中國崛起以至於美國近年的諸種亂象挑戰了這個假說,引起了西方不少反思。例如特朗普的民粹主義想必不是制度設計的原意。畢竟施政的是人,而不是制度本身,再好的制度也會被人為所利用。這是當今世界必須客觀審視的現實。

這也代表,人與制度是要互相補足,不可能認為有了「良好制度」就等於一勞永逸。當然,也不能沒有制度任由人治。香港過去建立了不少良好的制度,的確為香港發展起了不少正面作用。但單依靠以往留下來的制度並不足以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到選賢任能、做好改革,這樣才能帶領香港邁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