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不只公平也有利經濟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中國政府去年提出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引起了一些爭議。支持者看重經濟的公平正義,反對者則認會阻礙經濟發展。不管支持還是反對,論者多承認共同富裕會給經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然而,美國投資者、橋水基金(Bridgewater)始創人達里奧(Ray Dalio)卻提出了另一種看法。

美媒彭博近日報道,達里奧周一(10日)在一場商業會議中表示,美國及西方先進國家都應該仿傚中國的共同富裕政策,認為這樣不單只是為了公平,也對經濟發展有所幫助。

內地去年推出共同富裕現念引起不少爭議。

共同富裕發展經濟

達里奧解釋,「你無法得知人才從哪而來,他們充份有可能來自於貧窮人口中」,而共同富裕不單可以改進社會變得更公平,也提供了發掘基層人才的機會。因此中國的共同富裕政策實際上可以發掘更多人才並回饋社會,令經濟得到更大的發展。他不久前也表示,只要稅收用得其所,提高教育水平及生產力,他並不介意交更多的稅。

這當中的背景是像美國等先進社會中,社會制度埋沒了基層的發展機會。由於他們沒有足夠的金錢支付昂貴的高等教育,因此大部分人的將來都被限制於其層,形成了跨代貧窮。美國尤其是黑人和拉美裔人口中,不少都經歷着限跨代貧窮的問題,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社會階級。

公平機會發揮基層力量

共同富裕的概念自推出之後已引來資本家不少的批評。曾經狙擊港元而為港人所熟悉的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就公開批評中國政策是在殺死「會下金蛋的鵝」,而繼續投資在中國將是巨大的錯誤。同樣,習慣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不少香港人對內地共同富裕也充滿質疑。

某程度上,佔領了資本最高層的既得利益者掌握着社會上大部分的資源,提倡更公平的共同富裕難以避免會為他們帶來損失。他們的反對是可預期的。不過很多人卻誤會,這便等於對整體經濟帶來破壞。達里奧正好提醒公平正義不單只是一種價值觀,同時也是釋放基層經濟潛力的重要方法。

相比起美國高昂的高等教育費用,香港的高等教育收費還算比較合理,不過因經濟背景而造成的教育差異卻仍然存在。就例如2016年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的《年輕成人貧窮與改善生活機會研究》就顯示,父母收入為本港最低10%的組別,其子女(18至24歲)只有19.7%曾入讀或正就讀大學學位課程;但父母收入為全港最高的10%組別,該比例則高達47.3%。

父母收入為本港最低10%的組別,其子女(18至24歲)只有19.7%曾入讀或正就讀大學學位課程;但父母收入為全港最高的10%組別,該比例則高達47.3%。(資料圖片)

而且,經濟不公平也體現於其他地方。例如香港「有樓」與「沒有樓」的市民差異很大,有樓者不用為租金所苦惱,甚至持有多於一個物業的業主可以以收租養活自己,但沒有樓的人卻承受高昂的租金,嚴重限制了他們的消費能力。這使得社會的經濟活力與資金有一部分長期鎖死於房地產的圈子內,很多基層沒有多少錢可以消費。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去年8月所做的調查就顯示,私樓劏房戶中租金開支平均佔收入的53.6%,即使整體住戶也佔39.8%,可見租金已佔去大部分人的開支,尤以基層為甚。

假如可以改變香港的住屋問題,也算是一種共同富裕的方式。屆時年輕一代不再受困於高昂的房價,有能力者可以省去買樓的大筆花費,基層也能節省租金,那自然有更大的消費力,對整體經濟發展有利。而且,年輕人不用為「供樓」而困身,有更多空間發揮他們的創意創業,對經濟活力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