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三檢」覓地隔離 危急關頭不拘小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01》周三(16日)引述消息報道,特區政府將推行全民檢測,屆時全港750萬市民將被強制按身份證編號劃分的檢測日期,分批前往檢測站進行採樣,務求盡快鎖定社區中的隱性患者,並送往隔離處所堵截病毒傳播。有關方案的細節仍然處於政府內部商議階段,但「全民三檢」似乎已是勢在必行。假如方案操作適宜,相信有助控制疫情,避免香港要走入全面封城的局面。

問題是,不少患者目前只能居家隔離,若然「全民三檢」的確診者未能轉移到合適的地方進行治療和隔離,檢測方案的效用會大打折扣。特區政府周二(15日)已公佈皇后山邨及荔景邨部分大廈將用作隔離,合共能提供3000個單位,並已物色約4400個酒店房間用作隔離設施。但按照香港目前每日新增數千宗確診個案的疫情發展,這個數量仍難言足夠。政府有必要再擴大目標,盡速騰出更多地方用作隔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二月十六日)與酒店業界進行網上會面,推展社區隔離設施酒店計劃。

關鍵時刻措施不能吹毛求疵

面對急速惡化的第五波疫情,盡快通過檢測來鎖定社區中的隱性患者,從來都是社會期望政府盡快落實執行的防疫措施。然而,政府此前多番表示「強制檢測」執行上有困難,例如要同時配合牽涉甚廣的「禁足令」,官員亦解釋香港每日可以處理的檢測量亦已接近飽和,因此目前檢測工作仍然止於圍封強檢,全面地鎖定社區中的隱性患者工作依然未有寸進。

政府當局期望措拖政策有全方位準備方推出執行當然值得理解,然而這種吹毛求疵的政策制定思維亦大大限制了今日應對疫情的機動性。舉個例子說,假如政府早已了解到香港檢測能力已經不勝負荷,為何不盡早與內地商討協助?假如在全港18區「強制檢測」執行上存在困難,為何分區執行又不作嘗試?甚至既然早能預料需要大量隔離設施,何以所有準備都仍未到位?每項措施追求盡善盡美在正常時期是好事,但面對有失控可能的疫情卻不能如此。

在這個時候,當局是時候放下過往「投鼠忌器」的思維模式,積極務實地動員社會力量抗擊疫情。正常時期社會期望政策力求完美,但危機當前社會需要的則是及時的措施回應。(美聯社)

務實地動用一切可動用的資源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三與酒店業界商討並尋求支持,業界或能提供約10,000個酒店房間。政府早前亦透露,正與大學商討徵用學生宿舍,甚至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為基礎,建造隔離設施。相信沒有一個方案是完美的,但事到如今,官員必須抱着可用則用、能用盡用的原則應付當下燃眉之急,否則形勢發展或會繼續循不堪設想的路徑發展。

周三中聯辦轄下報章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委託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向特區政府表達對香港疫情的高度關注,而且強調特區政府應「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以及「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控制疫情。所謂「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其實也是相近的道理,在大問題上已不能拘泥於小節。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香港的《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行政長官在緊急情況下有權徵用處用,或者動用所有資源應對危機。在這個時候,當局是時候放下過往「投鼠忌器」的思維模式,積極務實地動員社會力量抗擊疫情。正常時期社會期望政策力求完美,但危機當前社會需要的則是及時的措施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