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站隊西方 國家利益決定立場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起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對其施以經濟制裁,不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卻沒有跟隨西方的步調,即使有不少譴責俄羅斯入侵,但加入經濟制裁者寥寥。當中立場頗令人意外的是印度不單在聯大譴責俄羅斯動議中投棄權票、更拒絕對其施加經濟制裁,甚至揚言要增加輸入其能源產品。

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伙伴,加入了「四方安全對話」,然而在俄羅斯問題上卻沒有站隊西方,走上自己的道路,甚至連「死敵」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也罕有地指要仿傚印度對俄的中立政策。印度的西方盟友對此甚是緊張,然而它仍然不為所動,其背後的所看重的究竟還是自身的利益。

有別四方安全對話 印度不站隊

印度未有緊隨西方國家的步調,引起了「四方安全對話」盟友的不滿,其餘三國都試圖拉攏它改變態度。之前有美國國會議員建議對印度實施次級制裁作為要脅,雖然沒有下文,但美國在這問題上顯然也非常著急。本周一(21日)拜登批評印度是盟友中在對俄羅斯立場上「比較不堅定」。

除了美國之外,「四方安全對話」的另外兩國也加入了說客的行列。上周六(1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便與印度總理莫迪會談,日方拋出了在印度5年內投資5萬億日元的計劃,但雙方在共同聲明中就只有關切烏克蘭危機及不應使用武力等講法,未有提及俄羅斯。本周一,澳洲總理莫里遜又接力遊說印度,拋出了1.9億澳元的協議拉攏印度,不過也未有明顯的成果,印度外交部只交代了澳洲已理解印度的立場。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月19日到訪印度新德里,與該國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舉行會談。兩人談及烏克蘭局勢和印太地區事務。

能源消耗國 國家利益先行

印度沒有跟隨其西方盟友針對俄羅斯,並非只是兩國關係一直不錯這麼簡單,背後最大的因素還是國家利益。印度作為發展中的主要能源消耗國,不可能簡單拋棄化石能,從去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就可見一班。西方制裁俄羅斯推高油價,印度急需要一些經濟便宜的能源供應,要其放棄俄羅斯這個便宜選項並非實際。

而且,印度本身就與西方並不處於共同的利益群體,加入「四方安全對話」某程度上只是印度希望在地緣政治上擴大影響力罷了。中印關係在特朗普時代急速轉差,印度希望加入美國去制衡中國的壓力。但反過來說,印度也不並不像美國及其盟友一樣,與中國有極大的立場矛盾。印中的矛盾更多是利益與地緣上,這種關係可以因時間而很快改變。近日,印媒《印度論壇報》刊出了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的助手蘇廷德拉的文章〈印中是時候修復兩國關係〉,呼籲印度應改善中印關係,認為彼此都希望一個和平及沒有極端主義的環境。剛好,有消息又指中國外長王毅將於月底訪問印度,是繼2020年兩國因邊境衝突後最高級別的官員會面。這反映中印雙方都明白,彼此敵對對雙方並無好處,倒不如務實合作。

中印關係因2020年的邊境衝突而變差。(微博@大越楚卿)

當然,要因此說印度離開美國及其盟友轉向親中是過份解讀。但印度顯然在地緣政治上不想與俄羅斯及中國兩個大國完全敵對。而且,中美都希望拉攏印度,因此它可以盡力地左右逢緣,美國如果對印度過於強硬,有可能弄巧反拙將其推向中俄一邊。這亦意味着美國「四方安全對話」中印度會繼續成為「不堅定」的分子。印度的例子再次反映了,至少對發展國家而言,國家政策背後所反映的往往並非意識形態,而是實在的國家利益。因此,中國強調國與國互惠互利的外交理念,長遠終會成為其與發展中國家結伴同行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