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滬新冠疫情反覆 香港更要防範未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國內疫情近月愈見波動,周一(11日)內地公佈全國新增確診病例1184例、無症狀感染者26411例,當中大部份個案均來自已實施封控措拖近兩星期的上海市。除了「上海陷落」及吉林省疫情未受控,廣東省內也陸續出現零星個案。廣州市周日(10日)就決定採取以快打慢的措施,全市市民自周一零時起如非必要不得離開廣州,同時全市中小學暫停面授教學,部份高等院校更實施封閉管理,學生如非必要不得離校,務求盡量減少人員接觸往來。

另一邊廂,香港剛在周日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快速抗原檢測行動。儘管快速抗原檢測呈報的陽性個案有所上升,但通過核酸檢測的個案數字仍然持續下降,數據或者反映香港疫情可能已逐漸回穩。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日表示,按香港目前的疫情發展,下星期起各項社交距應措施應該可以如期放寬,同時學生亦將恢復面授課程。但畢竟香港仍然每日有過千宗感染個案,相對內地部份城市依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爆發風險,香港雖可以逐步復常,卻仍不能忽略前車之鑑。

2022年4月7日,上海市,疫情防控期间,街头道路空旷,车辆稀少。 Residents take part in a round of Covid-19 testing in Shanghai, China, on Thursday, April 7, 2022. Photographer: 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视觉中国)

內地以快打慢是防疫意識

上海成為內地這一波疫情的重災區,其實少不免是因為當日在疫情爆發之初未能有效當機立斷,全面採取封控措施壓抑疫情。雖然上海市當局在錄得50宗病例、3,450無症狀個案已迅速改變策略實施兩段式封城,但始終病毒Omicron的傳播風險驚人。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城市,上海當時因為要保留部份經濟活動如常,便以黃浦江為界採取兩段式封城,結果可謂「因小失大」而錯失了當機立斷的時候,後來再採取封城及全民檢測等措施亦失去對疫情的主導性。情況好比香港在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初未有把握時機,結果就是病毒在社區廣泛蔓延,換來幾千名市民喪失生命以及幾個月來的經濟活動停擺。

不忘前車之鑑,廣州周日宣佈採取措拖堵塞疫情蔓延,其實正是發揮防疫意識,在危機發生之前立即防範於未然。廣州自4月8日以來兩日計其實只累計本土感染個案23宗,但當局已減少人員往來聚集,就是因為看到香港和上海兩個中國主要金融城市未有把握時機的下場。目前疫情的傳播鏈仍然基本清晰,廣州當局已按密接、次密接或重點人群中主動排查,而且限制人員離開廣州市數目。即管有關做法或者會被質疑反應過敏,但也是避免情況惡化,不以僥倖的心態應付疫情,這種思維正正是香港和上海都需要反思學習。

2022年4月4日,上海,广富林街道组织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开展防疫工作。(视觉中国)

避免為國家添煩亂

根據特區政府的復常時間表,預期下周起部份限制社交距離措施便會逐漸放寬。然而特區政府更要做好一切防範工作,避免疫情一旦反彈便方寸大亂。尤其是早前香港亦曾物資短缺和抗疫人手不足,乃靠當時仍有未受疫情影響的內地支持,才不致於在抗疫上完全崩潰。

目前內地部份省城防控疫情最膠着的正正是物資的籌措和發放管道,特區政府更要吸取這些經驗。目前內地的疫情反覆,特區政府除了要見機行事,更要避免加深內地負擔,為國家添煩添亂。而香港更應把握好與世界聯繫的角色,採購並確保香港的物資有足夠的庫存,甚至在必要時可以為國家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