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深層次矛盾 才是奠定發展基石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參選行政長官的李家超近日走訪選委會各個界別的政黨和團體,聽取他們對自己施政理念及競選政綱的意見。個別選委提出將股票印花稅調低、推遲取消強積金「對沖」等,然而這些建議未必合乎香港整體利益,下屆政府必須謹慎看待檢視。

選舉委員會制度的設計組成,本身就是希望體現均衡參與和廣泛代表性的原則,因此當中出現個別選委立場靠攏特定界別並非怪事。有人可能親近商界、企業僱主或其他既得利益者,也有其他人的建議是比較照顧基層市民、勞工僱員、重視社會保障和二次分配,而這些聲音之間的衝突,正正便是香港一直以來長年面對着的深層次結構矛盾。

李家超繼續與各界別選委會面。(梁鵬威攝)

風險威脅源自矛盾未解

早前李家超的參選宣言提及自己未來主要施政治方向,包括「以結果為目標」、「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及「奠定香港發展的穩固基石」,第三點一般被坊間解讀為堅持法治和嚴控國家安全風險。不過,正如大陸「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的,國家安全風險並不限於政治、保安層面,經濟和社會的矛盾同樣能夠威脅發展。

《逃犯修例》修訂問題儘管已經像李家超所言那樣終結,本地新冠肺炎疫情近日亦見回落,但兩個事件之所以能夠引發牽連大波,實際源於根深柢固的深層次矛盾為小事化大提供了燃料。反修例運動間港人選擇投身政治衝突,包括中央在內各方都認同存在經濟民生問題長年積累未解的影響。疫情向老人及基層造成巨大衝擊,也揭示了社會對他們的既有保障嚴重不足。

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積重難返,很大程度上源於官員總是等待中央提出明確指示,這並不是「高度自治」的管治團隊應有做法,港府應好好汲取這一場抗疫教訓。(美聯社)

六年前香港尚未發生「佔領中環」事件的時候,國家主席習近平便說過「維護國家安全,必須做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工作,做好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工作,從制度、機制、政策、工作上積極推動社會矛盾預防化解工作。」本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既然已經多次構成公共安全風險,那就必須從源頭上化解這些矛盾,才有可能真正打造出長久穩定的發展基石。

管治責任在於擇善而從

近日一眾選委向李家超提出不同建議,相信都是真心有意推進本港良政善治,只是他們具體提案內容有時顯得南轅北轍。舉例來說,這邊廂有人指取消強積金「對沖」有助於改善勞工待遇,另邊廂則有人稱此一安排會損害僱員就業機會。他們所說其實都有一定道理,卻又難免受囿自身立場角色限制,而管治者的責任便是在兼聽其言的基礎上作出適當決策。

同樣,香港的深層次結構矛盾何在,社會各界自然也有迥異看法。在本星期二(4月12日)李家超團隊舉辦的網上交流會,有選委直言不同意經濟民生是本港最大深層次矛盾,並說歷史與國情教育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事實上這一系列的問題本來就是環環相扣,並且無一例外會對香港帶來負面影響,將它們全部給解決乃是治港者的義務。

在準備取消強制性公積金「對沖」安排法案的十年歲月,香港有愈來愈多僱員的強積金遭其原僱主「對沖」。

我們希望下任行政長官的參選人對於各界意見能夠擇善而從,不會過度傾斜於任何一方既得利益者。與此同時,各界作出管治建言時,應該更多從香港整體福祉的角度出發考慮,別為了一時短期利益就將有利長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翻。畢竟若想克服和化解深層次矛盾,各方難免需要相互協調合作。如果仍然不認清香港的深層次結構矛盾,只知個別利益,那香港肯定難以再次繁榮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