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低息環境縱壞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聯儲局周三(15日)決定上調標準利率75基點,是1994年以來單次最大幅度加息。聯儲局為了應對美國幾乎失控的通脹水平,不得不作出果斷的緊縮決策。然而同時,它亦害怕快速加息控制通脹將令市場過度悲觀而崩潰。

聯儲局在推出緊縮政策時只能步步為營,並不斷安撫市場,千萬百計希望能在控制通脹的同時,又能令經濟及資本市場軟著陸。然而,這個兩難困境正正反映了,市場已漸漸將金融海嘯以來十數年的低息環境視為常態,甚至出現依賴。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現在要把利率提升回較高水平,定必對市場帶來痛楚。

美股納指與標指已陷入技術熊市。

金融市場搖搖欲墜

隨着美國通脹久高不下,市場對於加息的預期愈來愈大,而美股也在強大的壓力下不斷下行。受利率影響較大的納指和標指皆自去年底高位已下跌逾兩成,陷入技術性熊市,而表現較好的道指也已下跌接近一成。

美股過去十多年的牛市固然有眾多因素,但難以否認聯儲局長期低息政策所製造的「方便錢」(easy money)扮演了很大的角色。寬鬆的貨幣供應提供大量活水,令市場對風險產品重新估值,不少企業的股票估值都在近年創下高峰,甚至有「市夢率」之稱。再者,極低的借貸成本令不少企業能大幅增加槓桿,這經濟順景時幫助它們快速成長。

很多人也許好奇,現在通脹已到達80年代以來的高峰,利率大幅增加75基點,但利率其實距離80年代的超過10%還有很遠一段距離,為何市場已經極度低迷?這很大程度上是市場已經習慣了長期的寬鬆和低息環境,甚至對此像吸毒一般地依賴。一旦息率意外地上升,整個風險資產的估值邏輯便崩潰,很有可能形成經濟衰退並對經濟成長帶來長遠的壓力。也因為如此,聯儲局官員亦只能「就住就住」。周三的加息會議後,鮑威爾一邊放出了加息75點的結果,但另一邊又說他相信加息75點不會是常態,盡現鴿態,企圖安撫市場。

香港也要感受陣痛

美國的低息政策不只是美國的問題,也輸出到全球成為香港的問題。過去十數年間,美國量寬的熱錢流入本港,令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在十幾年間錄得可觀增長,甚至令一些香港人產生了樓價「只升不跌」的想法。

貨幣供應超預期的緊縮,卻打破了這些想像。港股今年以來一直在尋底;即使樓價沒有大幅下跌,亦不可能再回到2003年當年的「沙士價」,但近來的確漸漸失去上升動能而平穩下來。這些改變無疑都與我們過去的認知有所改變。關鍵的問題是,到底這些改變只是短暫的,還是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這要視乎美國政府及聯儲局將來的長期政策而定。如果美國能改變一直以來依賴貨幣寬鬆刺激經濟的習慣,重新堅持較高的利息水平,那自然能打破過去十多年的低息常態。不過,從美國國債快速累積的速度看,高利率環境將令美國政府難以繼續舉債渡日,也可以說美國已經是積重難返,只要經濟一旦崩潰,美國又會像「吸毒」一般很快回到低息環境。美國的困境對香港而言亦是個教訓。依靠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不能持久,只能發展實體經濟才是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