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要掌握好中庸之道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美國通脹嚴重仍未見有受控跡象,最新公布的6月CPI按年仍勁升9.1%,超過預期的8.9%,也比5月的8.6%更高。面對高通脹,聯儲局近來已多次表示將以更多加息對應,引起市場擔憂經濟會因此而陷入衰退。

於克林頓及奧巴馬政府曾分別任財長及國家經濟會議主席的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周三(13日)卻在公開場合表示,假如沒有顯著的經濟衰退,將很不可能見到通脹降至目標範圍。比起經濟衰退本身,他更擔心聯儲局在控制通脹上不夠決心,太早退出緊縮政策,令通脹出現反彈。

美國經濟刺激沒有改善生產力

薩默斯提到一個很簡單卻很重要的論點,他說「如果想讓通脹系統上消失,你必須讓需求低於產能,即供大於求。我的猜測是,如果沒有一個顯著的過程,如6%的失業率,我們將不能擺脫這種局面。」簡單而言,通脹是個供求問題,需求多於供應,自然會有通脹。薩默斯提到,現在聯儲局只能以觸發衰退令更多人失業去控制需求上升。這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因為聯儲局的兩個政策目標分別是為美國製造最大就業,以及維持通脹在合適水平,然而兩者現在在美國似乎是魚與熊掌的關係。

美國通脹:圖為2022年6月15日,美國紐約市一間商店在櫥窗展示貨品價格。(Getty)

但從另一角度去解讀薩默斯的講話,除了壓制需求之外,提高產能也可以平抑通脹。當然,提高產能並非聯儲局的職能,但也無可否認,美國政府過去並沒有意識有效地進行投資以提高產能。美國多次量化寬鬆創造大量現金,但卻沒有利用這些錢投放到實體經濟上,而只是任由其在資本市場炒作。結果假以時日,錢多了,但生產力卻沒有同時上升,通脹自是不可避免。

早知如今何必當初

美國當下的通脹問題並非什麼不可抗拒的事件,而是政府決策者和他們信任的專家們所作出的決策失誤所致。美國去年的經濟發展看似強勁,但強勁的背後卻是以消費將來為前題,沒有可持續性,結果一年下來,今年通脹火熱,又不得不以衰退應付。既然早知道經濟過熱會產生嚴重後果,當初又何必不顧後果地放水大搞刺激?既然明知道產能沒有提升會做成高通脹,當初又何必任由熱錢流向金融市場?

官員的決策失誤是高通脹的成因。(AP)

要知道,決策者沒有節度,令經濟不斷在過熱與衰退之間徘徊,最終受苦最大的是一般平民。在經濟過熱時賺得最多的肯定是資本家,疫情後美國富豪的身家暴增,彭博曾估計全球頭500名富人單在2021年就增加了一萬億美元的資產。但反過來,當經濟衰退時,富人往往可以通過對衝等減少損失,但一般人卻要以失業等方式自我犧牲以控制供應壓抑通脹。過度強勁的增長往往要以深度衰退作為終結。這種凡事去到盡的經濟模式不應再受鼓勵,人們應該更重視發展的中庸之道,尋求穩定而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