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衞生黑點重要 打破部門固化藩籬更重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於周日(14日)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600多個衞生黑點涵蓋後巷衞生、阻街、塗鴉、棄置廢物、鼠患蚊患、違泊等類型。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聯同多名官員同日視察部分衞生黑點,期間坦言市民要配合政府,否則「只會在這『你清我掉、你清我掉』的夢魘中,不斷輪迴」。

若然衛生問題不斷輪迴,反映的其實是政府部門之間處理環境問題的方法墮入輪迴。過往的改善未能維持,卓永興認為是因為行動未能持之以恆,以及部門權責不清。他會建立「標準運作模式」再交予部門在地區持續執行,亦會透過釐清部門分工、修例、績效指標、增設閉路電視和推動社區監察網以監察政府工作成效。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發展局局長寧漢豪及屋宇署署長余寶美等官員同日在深水埗福華街視察違規招牌。(盧翊銘攝)

定KPI就是要說服公眾 清潔行動不會虎頭尾

權責不清是清潔行動的一大敗筆。衞生問題在社區是環環相扣,以鼠患問題為例,老鼠容易傳播病毒細菌,危及居民健康。牠們四處流竄,單靠個別部門整治難以收效,整治鼠患背後的街道大廈垃圾、阻街、污染,巡查執法和管理就更見困難。當牽涉部門眾多,官員之間你推我讓,最後無人處理,任由環境惡化。審計署和申訴專員公署多年來調查又調查,批評要點大同小異。

因此,今屆政府計劃為部門增設KPI就尤其重要。有了指標,部門日後工作就要滿足指標,若然工作大幅落後指標的話,部門或其首長也有一定後果。這才有機會推動部門回應市民訴求,終結互相卸膊,工作拖拉的陋習。然而,卓永興由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成立至今仍未交代KPI的細節,要在10月才完成。副司長豪言壯語但細節欠奉,怎教人相信行動如何擺脫過往屢試屢敗的清潔運動結局?

迄今稍見成效的,是政府逐步釐清衞生問題的最終負責部門。以電單車棄置猖獗為例,市民和區議員多年前已要求政府處理。其實車身有編號,有汽車組織代表指,警方只要聯絡運輸署便可追查車主。幾個部門過往欠缺聯繫已屬失職,如今副司長終於敲定運輸署處理,只是亡羊補牢。署方回覆傳媒查詢時指可以透過車輛底盤號碼追查車主身份,亦正修例規定車主如兩年無續牌或取消車輛登記會被罰款,刑罰會定在較高水平。下一步就是如何確保運輸署從速執法,以及要否代為移走車輛,而這又回到KPI的範疇。

↓↓↓按圖看清600多個地區衞生黑點↓↓↓

+11

區議會角色應更重

環境衞生是體現社區治理的重要一環,地區、社區團體角色不容忽視。卓永興指各區民政處會邀請地區人士或者在日後成立的地區關愛隊伍引入監察地區清潔程度,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示民政事務總署已研究如何與其他部門協作。居民、組織是衞生黑點苦主,但亦可以是哨兵,若然恆常記錄各區衞生問題,把數據交給政府部門分析,亦可以參與街道清潔任務。

不過在司局長的介紹當中,區議會和地區委員會似乎被忽視,例如卓永興只提到區議會就黑點給意見,但區議會是具民意認受性的機構,區議員和地區辦事處亦熟悉地區事務,政府應該更重用之。除了收集黑點和匯報工作外,政府可額外撥款給三無大廈較集中的區議會,讓幾個小區聯區定期聘請承辦商清潔大廈和後巷或者試行創新防治蟲鼠項目。

統籌地區事務 不應止於打擊衞生黑點

李家超上任特首後成立四個工作組,統籌局署解決香港幾個老大難問題。地區事務統籌工作組和打頭陣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最能對廣大民眾扯上關係。當環境衞生改善,人人也受益,對政府施政更加滿意。

其實,要高層次地區統籌的也不只是打擊衞生黑點,上段提及的三無大廈缺乏管理,樓宇老化成為城市隱患,雖然民政事務總署、消防處和屋宇署也積極介入,但促成住戶合作設管理公司和維修大廈的仍然不多,工作組宜在處理環境衞生問題時,探討下一步針對三無大廈,相信根治三無大廈問題定可鞏固地區衞生行動的成效。再者,副司長亦可把打破部門隔閡的經驗套用在其他議題和部門,令香港人感受到政府真的如球隊般,分工合作而目標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