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你在搶人才 人才亦能不選你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在李家超政府一再揚言要「搶人才」之際,新加坡周一(29日)公布了一項新的「海外網絡和專業簽證」(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計劃,增加其對海外頂尖人才的吸引力。

此簽證的申請資格包括過去一年月入達3萬新加坡元(約16.8萬港元),或於新加坡創辦及經營一間以5,000新加坡元或以上月薪僱用至少5名當地人的公司,或是在文化藝術、體育、科學與科技和學術等方面有卓越成就。簽證每五年續期,獲批者期間可同時經營及任職於一間或多間新加坡公司,更換工作無須重新申請簽證,配偶只要同意書亦可在新加坡工作。

新加坡人力部網站介紹新簽證計劃的頁面(網站截圖)

香港要有整體吸引人才方案

新加坡與香港的面積與經濟模式相似,經常被拿來比較,其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近日亦正在訪港,參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政策對話環節。新加坡讓合資格的申請人自由在任職公司及經營者的身份之間切換,無須每次也繁複地申請簽證,此種任職彈性值得香港學習。香港現時的類似簽證有非本地畢業生留港簽證(IANG),不過年期較短,而且只開放給在港讀專上學位的人申請。假如香港能擴大彈性簽證的申請條件,定可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

過去兩年,香港人口自然增長及淨移民出現負數,雙雙創下近年新低,各種專業都有人才流失。最主要補充人口的單程證近年能吸引的人亦愈來愈少,而且這些新移民亦非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面對結構性的人才問題,比起一、兩項人才輸入計劃,香港更需要盡快制定一套完整的人才方案,做好未來的政策規劃。

香港物質條件已相當具吸引力

人才不只不來,香港亦沒有令人才長遠留下來。較有公信力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人才排名報告中,香港在2021年「吸引與留住人才」一項指標中排名就只有26名,比台灣的22名還要低。惟這類報告只是羅列一堆因子進行評分,對我們了解香港實際問題的幫助有限。

例如與台灣相比,香港的薪金遠比台灣要好,近年台灣專才因高薪被挖角至內地及香港並不新鮮。台灣當局的數據也顯示,在外地工作的台灣人高達勞動人口的6.2%,當中七成以上都有專上教育學位,遠高於香港的3.0%。雖然香港的物價指數及生活成本較高,但《經濟學人》近日公布的「巨無霸指數」顯示香港的巨無霸售價全球排名尾十,指出香港物價對比起購買力不正常地低,認為港匯被低估了48%。即使打個折扣,專才來香港的收入理應吸引,例如大學專職員、醫護人員等的收入與倫敦及紐約等世界級城市都在伯仲之間。

醫生是香港近年流失嚴重的其中一個行業。(資源圖片)

香港即使在薪金和勞工環境等條件已具吸引力,但香港仍然人才流失嚴重,這反映在收入與物價等因素以外,人才可能還看重其他因素,例如是專才所屬行業在香港發展前景及狀況。香港的經濟過度集中於金融業,創新科技未必有合適的市場和機會,這自然會令人才不願來港發展。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樓價太高而同時居住面積太小,城市欠缺生活感也可能令習慣了「正常」居住環境的人才不願來港。

李家超希望在醫療、創科等範疇「搶人才」,便要先從根本了解香港人才政策的問題所在。若未能對症下藥,又如何真正解決香港人才流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