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臣道冧天秤|只追究單一承建商於事無補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安達臣道公營房屋項目地盤塔式起重機(天秤)倒塌意外後,多個政府部門隨即作出不同回應。發展局根據既定機制啟動了規管安排,限制總承建商參與工務工程投標;勞工處首先向有關承建商在該地盤的天秤工序發出了「暫時停工通知書」,其後再進一步將停止施工範圍擴大為該特定承建商在全港所有使用塔機的地盤。

不過,除了勞工處展開對全港使用同類機器地盤的特別執法行動外,當局多數舉措都是針對涉事項目總承建商精進建築有限公司而已,所以性質依然限於跟進這起單一案件,並非真正旨在處理宏觀的建造業職業安全問題,但問題是忽視職安非單一公司、單一工地的個別現象,唯有推動整個業界改善才有望從根本上避免更多的致命事故。

李家超表示,非常關注安達臣道房協地盤的天秤倒塌意外,對事件感難過,向死者家屬及傷者致以深切慰問,當局會協助處理賠償等問題。(張浩維攝)

總承建商非唯一負責者

就以安達臣道地盤事故為例,身為項目承建商的精進建築,無疑存在數次違例前科且承接了多項政府工務工程,可是它卻非唯一牽涉事故的相關公司。像這次案件其中一名死者便是外判工程師,項目其中一間分判商智盛工程董事既跟精進建築母公司興聯集團秘書同名,而且過去兩年被判違規記錄次數多於精進建築,甚至有案例項目就是跟精進建築一同負責。

連擁有今次涉事天秤的永茂機械,其實也有過在2019年9月九龍啟德第1K區「尚.珒溋」項目工程因為「沒有設置及保持安全的工業裝置及工作系統」與「沒有提供所需的資料、指導、訓練及監督以確保在工業經營中傭用的人工作安全」,而被裁定違反《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的前科,正好顯示一個工程不同環節的涉事公司都難以找到清白記錄。

任何意外事故背後各自肯定都有着複雜的成因,所以單靠窮追猛打某個表面上的罪魁禍首,一來其實未必有助預防同類事件再次發生,二來還有可能走漏了其他同樣有需要負上責任的人。正如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上月底所說,營造「工地安全文化」是「建造業每一個持份者都有責任共同參與,推動這個文化」,事故的責任人自然也是如此。

對於政府意圖提高職安健罰款的決定,商界普遍反對,憂慮會提高經營成本。(資料圖片/蔡正邦攝)

分判避責做法需予正視

更加重要的是,建造業界本來一向流行利用多家相關公司層層分判,這種做法既可能影響到前線勞工權益,又容易規避意外事故後續產生的法律責任。譬如精進建築以往承接2010年將軍澳「日出康城」項目、2018年北角「維港頌」項目地盤便都出現分判商拖欠薪金情況,而且後者二判碰巧即為智盛工程。

此外,精進建築在2010年負責天水圍栢慧豪園項目,結果跟另一興聯旗下承判商被控違反《建築地盤(安全)規例》(編號:HCMA190/2011),地盤項目經理作證稱兩家公司「用相同的辦工地址、相同的標誌」且有重疊人員,惟案件上訴到高等法院時法官因無法排除「一個分判商可同時接獲兩個承判商在同一地盤上的工程合約」而裁定精進建築上訴得直、撤銷控罪。

從企業管理及運作角度來看,分設子公司與外判制度確實都有一定需要,但它們不應該淪為剝削員工或逃避責任的途徑。假若業界流行做法明顯會威脅到前線的勞工權益及安全,主事官員實在沒有理由放任此一根源不管。事後追究固然要做且很重要,但我們不能忽略了拔本塞源,畢竟追求職工安全的重點從來不只是尋找代罪羔羊,而是希望長遠減少人命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