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是黃大仙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連鎖餅店結業,給出的原因是禁追租令結束後,無力交付舖租逾600萬,其中三間分店更已被執達吏收回。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約8千間食肆在上個月曾被追租或收律師信,並擔心將會出現結業潮。

禁追租令推出之時,立法會議員田北辰等已經批評未能真正幫助商戶。這不難理解。若然商戶只是一時周轉不靈,那麼延後交租的確可以解決財困;但若然生意始終入不敷支,即使延後交租,資金空缺也是難以填補。而後者正是一些商戶目前的情況。市面人流雖然較半年前大幅改善,但他們仍無法補回早前的虧蝕。故此我們亦曾指出,政府應透過豁免禁追租或者稅務寬免等手段吸引業主減租,從而真正減低商戶的財政壓力。

舖租廿年升五倍 商戶生意難做

結業潮若果真的出現,舖位沒有承租,其實那只是一拍兩散,業主也沒有好處,因此他們不是沒有減租的誘因。這就是香港人典型信奉的市場定律——在供應和需求的再平衡過程中,市場自然會出現合理的價格定位。但若然香港人是那麼信奉市場,怎麼現在又呼籲政府出手「干預」?所以市場機制並非萬能,若然有需要政府便該管。

可惜過去一段長時間市場放任,香港店舖租金日益高昂,甚至名列世界前茅。根據差估署的零售業租金指數,舖租近年回落後仍然較廿年前高出五倍,數字不可謂不驚人。須知道同期物價和入息中位數分別只增加了五成和四成,試問如何能透過生意收入來抵銷舖租增幅?新冠疫情之下香港沒有了遊客生意,商戶自然難撐下去。

做生意當然不會穩賺不賠,如何「計掂條數」得由商戶自理。但香港的營商環境是否良好,市民的就業機會是否足夠,那就是政府的職責範圍。尤其是結業潮一旦出現,大量「打工仔」將會失業,當局必須防範於未然。失業率在5月至7月雖然回落至4.3%,但在禁追租令結束後會否回升,答案很快揭曉。

社會各有訴求 政府公平分配

經濟困境,百業蕭條,社會各界自然各有訴求。但政府不是黃大仙,沒辦法有求必應、討好每一個人。官員手握資源分配的公權力,只能秉持公平和公義原則,設法促進社會整體利益。此前兩次「保就業」計劃的問題便在於保企業卻未能保就業,教訓值得李家超政府汲取。當局對不同行業以至企業的支援也必須公平而有理,不能傾斜。

同樣道理,面對近來樓價回落,坊間——尤其是地產相關業界——積極要求政府撤辣招以穩樓市。但回歸施政基本,政府豈有責任保障樓價只升不跌?當然,樓市崩盤必會引起連鎖反應,造成經濟災難。但目前的樓市回調並非崩盤,兩碼子的事情不可偷換概念。相反,隨着樓價有序回落,更多市民將有能力置業,這反而應為官員以至社會樂見。畢竟保障市民的居住權利——而非投資賺錢的「權利」——才是政府責任,也是中央政府的期望。

特首李家超9月19日將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這也是中央完善香港政治制度後首屆政府的首份,因而必須展現出更優質的民主治理。不論是經濟問題、營商環境、就業問題以至房屋政策,它也不可能像黃大仙般只知有求必應,最終因為討好一些界別而犧牲社會整體利益。李家超尤其要對於基層群體展現出更大的承擔,令香港的發展成果能真正的普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