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7|香港氣候融資需要追上減排目標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正在埃及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成為了主軸議題且引起廣泛關注。與會者呼籲發達國家盡快兌現先前的1,000億美元援助承諾,甚至有小島國家聯盟代表主張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公司支付全球碳稅,以補償發展中國家的損失和支持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儘管近期接連發生巴基斯坦洪災、歐洲極端熱浪與東非長期乾旱等氣候事件,但礙於新冠疫情、烏克蘭衝突與中美對峙等因素影響,各國之間不僅在合作應對氣候問題上呈現倒退趨勢,同時紛紛推遲原定的減排措施或重啟化石燃料生產。香港雖然在有關問題上扮演角色未必像其他國家或地區那樣重要,但其氣候行動進度一樣難言令人滿意。

COP27/氣候變化/氣候暖化/氣候危機/氣候變暖:Chadians pose for a photograph at the entrance of the COP27 U.N. Climate Summit, Sunday, Nov. 6, 2022, in Sharm el-Sheikh, Egypt. (AP Photo/Nariman El-Mofty)

本港行動目標保守不清

早在會議召開之前,本地就有民間團體批評港府氣候行動不夠進取。環保組織「低碳想創坊」上星期便發表了《2022年巴黎氣候監察香港氣候行動報告》,批評香港在可再生能源、建築物能源效益、氣候治理等領域進展甚微,尤其今年降低上網電價計劃的購電率之舉向市場傳遞了錯誤訊息,可能妨礙再生能源發展。

低碳想創坊連續第五年評估香港在氣候行動表現,平均分與去年相同只得「C-」。(低碳想創坊提供)

港府去年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雖然重申2035年「碳減半」、2050年「碳中和」兩個長遠目標,可是對於其間何時「碳達峰」卻無決定任何日程,並且在提高再生能源佔比、建築節能等方面制訂目標始終過於溫和。前者僅打算在2035年達到7.5%-10%,後者則要求2035年商業與住宅樓宇分別減少15%-20%與20%-30%而已。

尤其《藍圖》制訂此類量化目標之時,總是刻意容許有一個頗大的彈性範圍,卻又欠缺具體數據支持;而後續進一步的再生能源佔比15%、建築節能30%等目標,又籠統地用沒有年期的「往後提升」一句輕輕帶過。主事官員既然在設定目標方面都如此保守及不清晰,外界自然很難相信當局是真正有決心應付氣候變化難題。

環境局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訂立2035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將增至7.5%至10%,長遠更增至15%的目標。(余俊亮攝)

融資必須確保用得其所

對於氣候融資,最新一份《施政報告》表示將會擴大發行綠色債券,到上月當局又分別推出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平台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然而綠債一直以來飽受「漂綠」質疑,許多支持項目表現始終未如理想,近期更因加息週期影響跌價而使投資者產生回報不值的感覺。至於後兩新猷都是剛剛宣布、框架設計詳情未明,能否真正配合減排亟待觀察。

再者,現行氣候資訊披露準則主要限於生產過程直接排放與購置能源的間接排放,未有觸及企業同鏈間接活動排碳計算,故此各種表面上及格的綠色項目可能實際並不達標。國際智庫「融追蹤」今年6月發表《不可燃碳:十年以來》報告,便估算香港股票交易內含總碳放量高達420億噸。為了確保未來融資金額用得其所,業界有需要加快拓展相關的披露要求。

氣候變化是全球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沒有任何一地一人可以真正置身事外。特區政府近年積極籌劃設置氣候變化專員、改組環境及生態局轄下相關部門,我們希望這些改變不只體現在內部的行政重構,也要對外向社會展現出更多工作成果,包括公布更多的氣候相關數據、加強監察本地減排進度以及適時調整行動目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