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從FTX之亂汲取教訓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19年於香港創辦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日前向美國聯邦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月初以來,FTX與其相關人員、附屬基金或公司相繼傳出偽造假帳秘密轉移資產及駭客入侵導致資產消失等醜聞,投資者大幅撤資後更揭發FTX財務問題十分嚴重。隨着另一同類平台幣安(Binance)撤回收購意願,FTX不得不申請破產,大批投資人數以億計的資產很大可能血本無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剛過去周末的網誌也有提及FTX申請破產保護一事,認為事件「令業界更認定必須以具透明度的方式運作,加上妥善適切的監管和合規要求,特別是在企業管治、財務和營運披露,以及投資者和用户保障等方面,才有利於虛擬資產行業的長遠發展」,並且表示上月港府《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亦有利於此。

陳茂波在網誌鹑露,港府將於月底發布虛擬資產在港發展政策宣言。(陳茂波網誌)

監管進展緩慢 「爆煲」仍未成事

事實上FTX三年前之所以選擇來香港設立總部,主要原因正是看上本港那時對於加密貨幣監管寬鬆,空有一張幾近是無人理會的「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名單」。面對後來炒風益趨盛行,港府及證監會推動修例加強監管,打算設立發牌制度及限制平台只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結果FTX將總部遷移至巴哈馬,又修訂了香港用戶註冊規則拒絕接受新散戶。

當局此等舉措或許是減少了今次FTX事件對港影響,不過我們也別忘記,落實監管的《2022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居然要等到今年6月才終於提出,而且至今尚在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審議之中,亦即並未正式通過生效。換一角度來看,香港設立監管機制可謂慢手慢腳,拖到業界開始「爆煲」都未成事。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聲請破產,造成全美投資人損失超過110億美元,如今他們也向曾代言FTX的巴西前超模吉賽兒邦臣(Gisele Bündchen)、NBA勇士一哥居里(Stephen Curry)、「俠客」奧尼爾(Shaquille O'Neal)、大聯盟天使球星大谷翔平與日本網球名將大坂直美等人提告索償。(FTX廣告截圖)

而港府上月最新發表的《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當中提到證監會將「就新發牌制度下零售投資者可買賣虛擬資產的適當程度展開公眾諮詢」,這代表港府有意重新開放散戶入場投資加密貨幣。惟立法監管進度不只緩慢,這次FTX事件也值得當局深思以後的規管政策。

保護散戶需要更加積極

再者,接二連三的加密貨幣「爆煲」事件裏,香港投資者從來沒有真正置身事外過,譬如FTX去年修訂用戶註冊規則拒絕新散戶時就無一併限制舊用戶,導致今次事件中仍然有不少港人散戶因此遭受損失。投資當然涉及風險,但金融活動必須有序進行,既要合法合規,也不能風險外溢。既然主事官員總是將「保障投資者」掛在嘴邊,那便應該拿出更積極的措施做到這項目標。

除了籠統泛論的謹慎投資宣傳外,FTX事件以及本地愈來愈多牽涉加密貨幣的詐騙案件,反映港府有必要就此領域進行更多專門推廣教育。舉例來說,許多港人投資加密貨幣或其他虛擬資產時,往往選擇繞過本地監管且欠缺保障的交易平台,從而蒙受嚴重損失;當局不妨整理既有案例,利用堅實數據來提醒市民使用該等平台的風險。

由新興技術支持的各種虛擬資產,固然是主導未來發展趨勢的一項重要元素,但這不代表它們當中沒有類似「龐氏騙局」的害群之馬。管治者一方面必須要認識、理解和接觸它們,另一方面卻又不能無條件地完全接受它們,甚至因此忘記了維持自身應該扮演的角色。無論是監管市場抑或保護投資者,兩者同樣都是政府不能夠回避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