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頻發致命工傷 職安問題不能再拖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接連數天發生多宗致命工傷意外,先有何文田嘉道理道住宅樓宇外牆搭建竹棚工程工人從高處墮下,再有油塘東源街建築地盤地庫工字鐵倒塌壓斃工人,後有葵涌貨櫃碼頭為防撞緩衝板進行壓力測試期間氣體爆炸彈飛工人致死。正是這樣一宗又一宗的致命事故,揭示本港職業安全問題尚未得到真正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三宗事故內的其中一則,再次牽涉興聯集團旗下「精進」系子公司。同系「精進建築有限公司」為今年9月發生塌天秤意外的觀塘安達臣道房屋協會地盤承建商,其投標工務工程資格已被暫停至明年12月,而東源街地盤承建商是同系「精進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發展局稱其現非工務工程認可名冊內的承建商,並且事發後已對其工地展開特別巡查行動。

55歲鐵器工人陸偉英在東源街10號「精進建築」樓宇建築地盤,其間遭巨鐵壓着昏迷,最終不治。(黃偉民攝)

罰則指標有待完善

儘管提高職安健罰則的《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截至目前為止仍由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審議當中。不僅部分議員依舊拋出各項理由試圖降低罰則升幅,而且它距離刊憲以來已經有半年之久,處理速度明顯要比同期其他法案為慢,譬如同日刊憲《2022年專業會計師(修訂)條例草案》老早於7月便通過,當局、議會同樣有責加快進度。

與此同時,當局對致命嚴重事故的態度,顯然不應該跟其他普通意外對等視之。行政長官李家超雖在《施政報告》提出了「將五年平均每千名建造業工人的工業意外率由2021年的29.8……降至2026年的26.8」此一關鍵績效指標,可是正如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所指出的,官員理應進一步增設別個與死亡率相關的獨立指標,才算真正針對箇中致命事故作出監察。

陸頌雄主持《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會議。(立法會影片截圖)

分判趕工均須處理

然後,鑑於事故再次揭露建築公司分判問題,政府、社會都應該認清此一做法的商業需要,絕不能夠再繼續凌駕於職工安全。在不影響業界日常運作的前夫下,局方須檢討能否在懲戒職安事故的機制內,引入溯責其母公司實體或個別管理人員的元素,讓禁止招標與臨時停工等對應措施不限於對單一子公司生效,避免同一批公司或人員可以藉此回避相關責任和後果。

最後,工業意外事故頻生,很多時候其實都跟工程項目趕工不無關係。主管當局一方面應該加快它們審批項目的工作效率,避免其間延誤轉為前線施工者面對的工作壓力以至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官員也要考慮能否修訂法例,直接將逼迫前線趕工而釀成意外一類行為視作可以被追究的過失,這樣對一些為節省成本而忽視職安健的公司與其管理層方有阻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