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郵輪碼頭的混亂可謂必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啟德郵輪碼頭的交通安排,毫無疑問就是一場鬧劇。政府不會不知道何時有郵輪靠岸,多少遊客需要乘車。不過旅遊事務署隸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運輸署由運輸及物流局管,他們事前有沒有溝通、部署,以結果來看自不待言。

政府亡羊補牢,隔了幾天才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主持跨部門會議,重點招數卻是向的士司機派發50元石油氣現金券,以吸引他們前往郵輪碼頭載客。諷刺的是,根據業界所述,翌日大批的士在郵輪碼頭呆等,過後又有船員排長龍。一時有客沒車,一時有車沒客,司機和旅客可謂雙輸。

這次混亂的情況,正好說明了的士作為公共交通之一,不可能全由市場來運作。更何況,的士在香港是一個封閉的市場,政府既不增發的士牌照,又不容許網約車加入競爭。結果就是的士司機大呻沒有生意,市民又嫌他們揀客及態度欠佳,又是另一個雙輸局面。

由優質的士到車隊制度

林鄭政府曾經提出引入所謂優質的士,但600架的數量只佔18000架的士總數3%,礙於反對聲音而半途而廢。這屆政府更退一步,連新的士牌照都不發,只打算引入的士車隊制度,透過放寬限制來推動他們提供優質服務。

過去多年以來,立法會不時有議員問及會否增發的士牌照,或者開放市場引入網約車。競爭事務委員會亦曾經批評,由於現時市場機制幾近不存在,「無論業者的服務質素有否改善,對其生意影響都不大」。香港大學經管學院亦曾發表研究,建議政府可以一方面引入網約車及收取牌費,另一方面補貼的士持牌人。

社會存需求 市場未開放

不管只是增發的士照牌,抑或引入網約車,可以說開放市場、增加競爭就是各界共識。甚至有意見認為政府可以回購的士牌照,讓持牌人有退出市場的選擇,同時政府又可以重新規劃服務。

以郵輪碼頭的交通需要為例,由於位置不便,現時的士的法定收費難以吸引司機前往,網約車不但可以收費彈性,亦只會按需要、按情況而提供服務,可見的士和網約車功能有別,市場並不完全重疊。事實上,即使網約車在香港尚未合法化,不少市民卻經常使用,這便說明了某種需求的確存在,只是目前的市場及法律制度未能配合。

所以說,啟德郵輪碼頭的交通混亂,反映的是現行政策下的必然結果,問題是官員會否願意推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