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你講|抑鬱症只是生命中的一個歷程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林姑娘作為立法會議員兼註冊社工,早前向醫衛局提交關於「抑鬱症的藥物治療」的書面質詢。根據醫管局回答提供的數據,自2018年至2023年,患有抑鬱症並接受精神科治療的人數連續五年上升,從56100人增加到66800人。然而,醫管局並未提供難治性抑鬱症患者的相關數據,林姑娘對此感到非常失望。

來稿作者:林素蔚

近兩年來,香港社會雖然經歷了疫情後的復常,但人們的心靈和精神健康卻未能恢復正常。社會上不時發生慘劇,而其中大部分與「香港人的精神狀態和情緒問題出事了」有關。然而,關於有多少自殺案例與情緒疾病有關,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根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的自殺個案中,健康問題居首位,雖然具體的健康問題沒有提供細節,但相信精神健康問題是主要因素。對於精神復原人士和精神健康需求,香港社會仍存在諸多誤解和不理解。在醫療和心理支援方面都非常重要,同時社會對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所面臨的困境仍缺乏足夠的了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全球估計有10億人患有精神疾病,每40秒就有1人因自殺而喪生。然而,精神健康仍然是公共衛生範疇中最被忽視的領域之一。在眾多精神疾病中,抑鬱症是最常見的一種。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30年,抑鬱症將高居全球疾病負擔第一位。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報告指出,香港在2022年有1080人因自殺身亡,即平均每日接近3人自殺。

對於難治性抑鬱症的治療,心理治療、藝術治療、園藝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方法結合藥物治療和新一代的腦磁激治療已經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精神健康問題需要看家庭的三代,根源性改變精神健康問題,非常需要結構性治療。然而,相關機構的行動似乎遲遲未見,仍然著重於傳統的精神科藥物和腦電盪治療。林姑娘不得不懷疑這些治療方法是否過於保守。現在每週都能在新聞中看到因情緒問題而自殺的新案例,難道社會不應該更加重視這個問題嗎?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金融城市和旅遊城市,我們一方面致力於說好中國香港故事,但另一方面,香港人心靈出現問題的時候,卻沒有人來正視這個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直都是政府的工作和施政取向。因此,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大眾應該更加關注精神健康問題,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資源給予需要精神健康治療的患者。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近來推出不少新的項目,把龐大資源投放在改善香港人精神健康的狀況。對此,林姑娘盼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取得成效。但從執行層面看,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遇到了甚麼問題。早前林姑娘在立法會向醫衛局提交書面質詢,根據局方回答資料所見,暫時只有新界東聯網較願意提供新一代Esketamine的藥物治療,但仍只是對極少部份病人應用。至於腦磁激治療,局方卻連最基本的數據都缺乏,很難不令人懷疑是因治療人數過少而沒有提供數據。

作為社工,無論過去或現在,林姑娘經常接觸到很多面對精神健康問題的家庭。其中不乏有病人表示,自己不知道醫管局提供了新的治療項目及服務。這10多年來的體會,難以在三言兩語間清楚描述。但林姑娘實在不忍心再看到有關精神健康的慘劇再次發生。

抑鬱症不純是疾病,在社會工作的角度,林姑娘更看為「這是生命中的一個歷程,剛巧遇上一塊大石,在絆腳;總有一天,會有人跟你一起,移開這塊大石」。

作者林素蔚是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南)、註冊社工、家庭治療碩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