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議員提升水平 政府加強警覺 同為大眾利益把關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鄭清原

新時代香港下,普遍認為議員的水平應該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再配合政府在公眾利益議題上加強警覺把關,從而達到良政善治。可是上月財委會,議員被指為趕赴駐港領事酒會,匆匆通過87億元公務員加薪撥款,為人詬病,而早前討論《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時,竟無人質疑引入氫能巴士的成本效益,相關巴士公司會否有潛在利益衝突等問題,忘記為市民把關的本份,表現亦令人失望。筆者認為,財赤之下,無論短期的公帑撥款以至關乎民生的環保和交通議題,總之涉及公眾利益,議員都應該認真審議,同時政府也要有警覺性,只有兩者一起為市民把關,施政才能得到大眾認同。

立法會財委會7月初討論公務員劃一加薪3%的撥款申請,當日開會期間立會大樓正舉行「與駐港總領事及名譽領事交流」的酒會,討論時財會主席陳振英指領事們想與多些議員合照後,排隊尾發言的民建聯陳勇只草草地說了幾句話,「我想佢機制再完善啲啫,咁就得喇!」陳振英隨即指「我哋投票㗎喇喎!如果大家想落去影相就……」最終87億元撥款議案在沒有議員示意記名投票下,快速舉手通過,眾議員隨即赴酒會「打卡」。事實上,公務員每加薪1%,涉及額外開支約29億元,議員實在應該用更多時間認真討論加薪3%的撥款,但表決場面如此兒戲,著實令人失望。

然而,這似乎不是單一事件,一些更複雜並涉及長遠發展和日常民生的重要議題,討論亦不見得深入,議員也鮮有向官員提出獨到意見。最突顯議員水平不足的例子,是今年6月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有關《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的討論。會議上,不少議員只提議局方就氫能巴士等運輸工具作更多解說及宣傳,幫助市民理解氫氣的使用及安全,提問流於表面。對於坊間一直有評論質疑以氫能雙層巴士作試驗的城巴,其母公司匯達交通的大股東漢思能源,只為透過專營巴士公司進軍本港氫能市場,建加氫站食氫能產業「頭啖湯」才是背後目的,席上沒有一人提出疑問。

就當議員對新能源產業不熟悉,但專營巴士是公共運輸業務,涉及日常民生及市民利益,並非純商業運作,政府有重大監管責任確保經營巴士的公司財務穩健、「有心做」,其股權變動怎也應該關注留意。近月不少評論指,漢思能源由原持股匯達不足一成,短短數年間增至佔逾70%股份,今年5月變成匯達大股東,間接手握專營巴士牌照的控制權,這種近乎易主方式,若不受任何監管的話,隨時令市民利益受損。

筆者認為,政府在這問題上也有責任。早前當局只簡單表示,有關漢思能源增持匯達股份,「只是幾個股東之間股權更調」,故無需另外審批云云,這是絕對不能接受。因為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前年向城巴批出為期十年的新專營權,當中有很多條款要城巴遵守,城巴亦承諾會就巴士安全、乘客服務等繼續投放資源,以進一步提升巴士服務質素。現時漢思能源「揸莊」,這間主要經營內地石化產品、綜合碼頭港口及倉儲物流服務的公司,與巴士業務風馬牛不相及,對於當年獲批專營權的承諾是否有能力繼續履行,政府一直無明確交代過。最近,漢思能源公佈今年上半年中期業績,其虧損擴大五倍至超過二千萬元,情況令人擔憂,但當局對此彷彿置若罔聞。

其實根據《公共巴士服務條例》規定,專營巴士公司過半數董事須通常居於香港並積極參與公司督導,現時城巴母企的最高管理層,不見得熟悉香港公共交通或巴士經營情況,亦欠缺公共交通或巴士公司管理的經驗,現時可說是由「外行人」主導一間專營巴士公司,這是否不恰當?對於漢思能源虧蝕擴大,日後會否影響車隊的質素、以至牽連巴士日常服務運作呢?上述種種問題,筆者認為,運輸署的確有責任就此進行盡職調查,暸解漢思能源背景,是否可以管理擁有數千名員工的城巴,其財務能力及衍生的潛在風險,都是政府必須知道的。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去年在立法會午餐會表示,立法會議員與行政長官及一眾官員的「行政立法良性互動」,體現了香港民主制度優勢,這說明政府與議員應各盡所能,一起為市民做好把關工作。相信市民與筆者都有同一希望,就是簡單如公務員加薪撥款,抑或複雜到像氫能發展及專營巴士公司股權變動的議題,議員們都能深入了解當中利弊,在適當時候「點醒」政府,而官員亦要有足夠警覺性,盡其監管責任,共同確保公帑用得其所、民生事業不會「無皇管」。

作者鄭清原從事創科行業近10年,關注AI、新能源科技等產業發展。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