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社團新篇章:規範與發展並進
來稿作者:劉暢
香港,這座國際都會,以其獨特的歷史、多元的文化和蓬勃的經濟而聞名。然而,在這些耀眼的光環背後,支撐著香港社會運轉的,還有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網絡——社團。它們猶如城市的毛細血管,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連接起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市民,構成了香港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團:香港社會的活力之源
香港的社團數量之多、密度之高,在國際上都堪稱罕見。從工商界到勞工階層,從專業人士到文化藝術愛好者,從同鄉聯誼到宗教信仰,各類社團應有盡有。它們不僅是市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平台,也是香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工商社團,如各大商會,在香港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們為企業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促進貿易和投資,推動香港經濟的繁榮。勞工社團,如工會,則為勞工爭取權益,維護勞動者的合法利益,促進勞資關係的和諧。專業社團,如律師會、醫學會,則為各自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交流和發展的平台,提升專業水平,維護行業的聲譽。文化社團、教育社團、慈善服務社團等,則在各自的領域內,為香港的文化發展、教育普及和社會福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些社團不僅為香港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也為市民提供了歸屬感和認同感。許多市民都是一個甚至多個社團的成員,通過社團活動,他們可以結交朋友、拓展人脈、參與社會事務,從而更好地融入香港社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香港目前並沒有正式的《政黨法》,但不同的政治團體(政團)同樣在公共行政、政策制定、服務推動與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些政團有的規模雖小,但在聯繫基層、反映民意方面十分活躍;有的則擁有較大的組織網絡,能夠為政府提供建議和延攬各類專業人才。從中可見,社團與政團共同構成了香港多元的社會和政治生態。
社團發展中的挑戰與弊端
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香港社團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弊端。
首先,部分社團存在管理不規範、資源浪費等問題。一些社團在舉辦活動時過分追求排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缺乏實質性的內容,不僅偏離了社團服務社會的初衷,也引發了社會對資源浪費的質疑。此外,部分社團之間存在服務同質化現象,導致資源重複投入,未能充分滿足社區的需求。
再者,香港社團長期以來缺乏系統性的研究和關注。雖然學術界對非政府組織(NGO)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對於香港社團的全面研究卻相對匱乏,導致對社團在香港社會中的作用和影響認識不足。
良政善治新時代:社團管理與時俱進
在踏入良政善治的新時代後,社團的管理與發展必須緊貼香港當前的治理需求。一方面,當我們談及「社團規範化」時,並非要抹煞社團的多元與靈活,而是讓這些以往較鬆散的組織有機會在更完善的制度下發揮更大功能。特區政府需要考慮對法律和社團管理進行優化,讓社團在依法運作的同時,也可以擁有充足空間去推動其原有的服務角色。這既是回應國家安全法及相關法律的新要求,也是順應社會呼聲、重塑市民對社團公信力的關鍵。與此同時,香港的政團也能與社團實現更加深入的合作與對接,因為它們同樣在公共行政和政策制定中肩負重任。社團之間若能建立服務交流平台,減少服務的同質化,避免資源浪費,既能更好地滿足社區需求,也能促進良政善治,不斷提升治理效能。
香港新方向作為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團體,從成立之初便明確了自身的定位與使命,始終堅持從嚴要求,注重內部管理的規範化與透明化。無論是組織架構的設計,還是日常運作的流程,都力求做到制度化、專業化。無論是社區服務還是各類活動,也堅持以務實有效,解決問題為核心,避免形式主義和資源浪費,確保資源的精準投放和高效利用。同時,積極推動青年參與公共事務,鼓勵他們在社區服務和政策研究中發揮作用,引導他們厚植家國情懷。香港新方向願意推動和支持社團管理政策的更新和落實,促進資源共享與合作,探索更多與特區政府和社團間的合作機會,為香港的經濟、民生和文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建議政府加強社團管理:讓社團與香港發展同頻共振
在治理體系的不斷優化過程中,社團和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至關重要。政府要為社團發展提供政策與資源支持,也要制定明確的審批、監管、評估機制;社團則應該自覺履行法律與社會責任,聚焦專業化與社區服務。社團除了能協助政府深入社區、收集民意,也能通過涵蓋廣泛的基層網絡,為香港的塑造與轉型提供寶貴經驗和人才儲備。
另外,香港雖然尚未設立明確的《政黨法》,但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方向。政府、政團與社團之間可以共同努力,使各方更嚴格要求自己,強化規範運作和制度建設,加強對人才的培養與投入,並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在社團管理與發展上的方針。在年輕一代的培養上,社團,尤其是參與公共行政工作的政團也發揮著關鍵的「育苗」功能,可在基層社區中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擔當、愛國愛港的青年,透過日常服務累積組織和協調能力,進一步充實政府與公共服務人才隊伍。
因此,特區政府在新時代對社團管理工作加大力度,透過法制完善與行政監管的結合,讓社團的運作更規範、更透明、更有效。唯有如此,大批形態多元的香港社團,才能真正落實其初衷:團結市民、服務社會、弘揚文化、推動創新。
總而言之,社團是香港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它們承載着不同界別、不同年齡層與不同價值觀的成員,在多元交織的城市脈動中凝聚共識、共謀發展。透過有效的規範管理和制度化建設,社團與特區政府可形成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以實現更高水平的城市治理與社會服務。這既厚植香港「一國兩制」之實踐基礎,也為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發展戰略提供強大支撐。面對新的時代背景,香港不僅需要政團穩步成長,更需要包括工商、勞工、專業乃至文化社團等在內的眾多組織,齊心協力,共同塑造香港社會未來。唯有社團與政府、政團三方攜手努力,香港才能在更廣闊的舞台上嶄露頭角,實現經濟民生的全面提升,並以良政善治的新形象邁向光明的未來。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