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志遠|堅決反對削減長者2元乘車優惠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作為社福界議員,本人堅決反對政府以財政赤字為由削減長者2元乘車優惠。此政策不僅涉及長者基本福祉,更關乎社會公義與政府管治智慧。本文將從社會效益、財政考量及施政理念三個層面,闡述為何必須維持這項德政。

首先,2元乘車優惠的社會效益遠超表面的交通補貼。這項政策對長者身心健康產生深遠正面影響,有效減少他們對醫療服務的依賴。通過鼓勵長者走入社區、保持社交聯繫,成功推動「積極樂頤年」政策。眾多長者依靠此優惠持續就業、參與義工服務,釋放寶貴的社會資本。若貿然削減優惠,不僅打擊長者參與社會的積極性,更可能加劇社會孤立問題。

從預防角度看,2元優惠的長遠效益更不容忽視,鼓勵長者保持活躍生活方式,能有效預防多種老年疾病,減輕公共醫療系統壓力。這種投資性的社會福利政策,其效益遠超表面財政支出。現在收緊資格,看似節省開支,實則可能導致更大的社會成本。

其次,從財政角度審視,削減優惠並非解決財赤的有效方案。削減後預計僅能節省數億元,但政府其實有更多選擇,包括凍結公務員招聘兩年,可每年節省160億元;讓高級公務員、立法會議員及行政會議成員減薪5.5%可展現共同承擔精神;各部門削減工程開支一成並重整優先次序,都能帶來可觀節流效果。為何不選擇這些不損害基層市民生活的方案,反而要向老人家開刀?

更深層的問題是政府的施政理念,今次財赤問題明顯源於施政失誤,不應將錯誤轉嫁到長者身上。福利服務開支是無可厚非的,政府既要保障弱勢群體,也要做好開源節流,但絕不能本末倒置。當前香港面臨的挑戰,不僅是財政收支失衡,更涉及社會發展模式的轉型。過分著重短期開源節流,而忽視長遠社會投資,只會令問題惡化。

面對財政壓力,政府必須採取更全面的應對方案。當務之急是檢視整體財政結構,優化收入來源,確保資源運用得宜。開源與節流固然重要,但絕不能以犧牲弱勢群體利益為代價。只有堅持以民為本,才能在改善財政的同時維護社會公義。

2元乘車優惠不僅是一項交通補貼,更體現政府對長者的關懷和社會核心價值。本人促請政府三思,採取更具遠見的財政策略,確保這項德政延續,為建設關愛共融的香港社會而努力。

作者狄志遠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