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龍|四個「10萬美元」政策 放寬「高才北水南下」
「兩會」剛剛閉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集體提案「購房資金通」,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香港各界引發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
2023年,筆者曾就「放寬內地高才攜帶資金來港」的議題,分別在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向丘應樺局長提出建議。及後在立法會大會上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陳浩濂署理局長提出書面質詢。2023年12月13日,筆者獲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覆,政府一直有與內地金融管理部門就不同的跨境資金匯劃安排進行討論,例如如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供更多便民利商的安排,就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內地人才對資金跨境匯劃便利安排,政府會按其實際需要(例如設立公司、投資)適時與內地相關部委作出探討。
議題涉及到內地資金管制政策,必須得到中央同意。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2024年,筆者為身兼全國人大代表的梁美芬議員提供調研資料,「高才北水南下」建議得以在去年全國人大提案中提出。如今更由李慧琼議員聯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集體提出了「購房資金通」方案,對於搶人才、拼經濟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倡議,在各方不懈努力下終於有所突破,「高才北水南下」,見到了曙光。
然而高才到港,在在需財。不但在購房,也在創業,更在興家。筆者深感上述的「接力賽」應該繼續,有必要趁熱打鐵,進一步深入探討「高才北水南下」如何擴寬至購房以外的理財範疇。令「接力賽」勝利衝線。
如果相關建議能夠得到中央認同,接下來就需要考慮攜帶資金的額度。就此,筆者就落實全面的「高才北水南下」政策,提出四個「10萬美金」的建議。除購房之外,還能有資金投資創業,支付子女優質教育,提高生活水平,享受醫療保健。在各方面為高才雖離鄉別井,仍能安心落戶香港,考慮得更周到更細緻。
現時內地實行外匯管制,內地居民出境時可以攜帶的人民幣現金金額亦有限制,加上內地居民只能在移民時才可申請一次性轉移其全部資產,特別是高才家庭認為,有關安排限制了人才來港發展的便利。為幫助「高才通計劃」下來港的內地籍人才携帶合理資金來港,筆者建議:
第一個「10萬美金」,是按照現時的外匯管制政策,夫妻二人可以換匯携帶十萬美金的等額港幣來港;
第二個「10萬美金」,建議通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內地人才,可獲得一次性十萬美金的審批額度,作爲首付款用於在港購置房產;
第三個「10萬美金」,建議通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內地人才,可獲得十萬美金的審批額度,作爲在港開辦企業的創業基礎資金,用於支付房租、工資等基本支出的開辦費;
第四個「10萬美金」,建議通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內地人才,可獲得十萬美金的審批額度,用於子女在港就讀國際學府、醫療及租房等必要生活籌措,但這個措施需要在現有首個十萬美元的換匯額度用完且證明不足時,才能夠申請。
筆者認為,這四個「10萬美金」的政策建議,如能夠被採納,將成為循序漸進支持人才盡速融入香港的巨大助力。 然而,政策一旦得以落實施行,也要注意防範衍生若干問題,例如閉環監管問題和自助申請便捷性問題。筆者建議,這四個「十萬美元」如果同高才簽證相挂鈎,將大大提升「高才通」這一通行證的含金量。
香港與內地本就血脈相連、唇齒相依。在國家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放寬高才帶錢來港政策,是促進香港與內地深度融合發展的關鍵舉措。中央政府外管局放寬政策,並非單純給予香港優惠,而是著眼於整個國家戰略佈局,有助於更好地發揮其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作用,帶動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呼應兩會進一步深化與國際合作的要求。
筆者衷心期望內地特別是中央政府外管局能充分考量高才通人才的實際需求,積極研究並放寬相關政策。讓高才們帶著資金、帶著希望,在香港這片土地上自由馳騁,共同書寫香港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作者尚海龍是立法會議員、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