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互聯網亞太峰會首度在港舉行 認可科創實力與國家智慧佈局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楊華勇

4月14日至15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這是該峰會首次在內地以外的城市舉辦。峰會以「數智融合引領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雲集約30個國家和地區約1000名商界領袖、政府部級等人員、學者、協會領袖和其他知名人士,透過探討多個科技領域的最新趨勢,深入交流意見和分享經驗,助力各方抓緊數智轉型的發展機遇,推動創科的高質量發展,深化區內的數字合作,塑造亞太地區發展新動能、新優勢。4月14日上午舉行開幕式,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王勇副主席的講話彰顯了中國推動數字時代合作共贏的負責任態度。通過開源共用與技術賦能,中國科技企業正以實際行動彌合全球數字鴻溝,這種包容性發展模式為亞太地區注入新動能。堅持網路主權平等、反對科技霸淩的主張,為構建多邊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智慧,體現了大國擔當。

李家超特首的發言精准概括了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多維優勢:既具備普通法體系、資本自由流動等國際化制度根基,又依託大灣區腹地的龐大市場與產業鏈資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推進,實質是構建跨境要素流通的「創新走廊」,通過制度創新突破行政邊界,實現深港研發轉化的無縫銜接。值得關注的是,香港正從傳統金融中心向「科技+金融」雙輪驅動轉型。北部都會區規劃不僅承載著土地空間的拓展,更將催生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這種轉型既需要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更需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形成「創新生態雨林」。

鄭雁雄主任對香港數字化發展前景的研判精準把握時代脈搏,深刻揭示香港在數字經濟浪潮中的戰略定位。作為國際化樞紐,香港不僅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要素流通的關鍵節點功能,更可依託普通法體系構建亞太區數據治理新範式。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應著力破解數據主權與流通效率的二元難題,既要通過與內地「數字海關」的機制對接保障國家安全,亦需藉鑑歐盟《數字市場法》構建可信數據空間。建議特區政府重點培育跨境數據仲介服務,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試行區塊鏈賦能的數據確權體系,同時強化與東盟數字經濟協定對接,使香港真正成為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數字絲路支點。這種制度性突破將為全球數字治理貢獻獨特的「香港方案」。

在逆全球化暗流中,香港作為超級聯絡人的角色愈發重要。通過搭建數位貿易規則對話平臺、完善資料跨境流動機制,香港完全有能力成為亞太地區科技治理的樞紐。這種制度型開放不僅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更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東方方案」。當灣區創新要素與香港國際化網路深度融合,必將迸發出引領世界的新質生產力。

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首度移師香港,是國際社會對香港科創實力的高度認可,更是國家深化全球科技治理的智慧佈局。香港以「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為支點,既坐擁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又保持普通法體系與國際接軌,形成獨特的創新生態系統。資金、資料、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使香港成為連接內地創新需求與全球科創資源的超級樞紐。當前全球科技治理面臨碎片化挑戰,香港作為國際公認的中立平臺,既能維護國家資料安全,又能構建開放包容的合作框架,這正是國際科創合作亟需的「第三種空間」。隨著北部都會區創科走廊加速建設,香港應善用大灣區產業轉化能力,在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打造跨境創新共同體,為全球科技治理貢獻「東方方案」。

作者楊華勇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