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導正中美關係就能推進與西方國家發展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2022年來到尾聲之時,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12月30日宣佈免去王毅兼任的外交部部長職務,任命駐美大使秦剛為中國外交部長。

隨着秦剛(56歲)被任命為新外長,標示着中國的外交將由新一輩(代)人與國際社會打交道。而導正中美關係走向正軌,不但是新外長的重任,也預示着2023年是開啟中美回歸正途的「元年」。

來稿作者:陳文坪

秦剛是在中美關係處於「最低落」時候,於2021年7月28日赴美擔任駐美大使。至2022年12月底,大約一年半的駐美生涯。相信這是他自1992年進入外交部工作後至今,最艱難的一次外交工作。

駐美年半正值中美艱難期

秦剛擔任駐美大使期間,正是新冠病毒大流行的中間段,也是拜登政府剛上台執政的半年。中方原本期待拜登上台後,能扭轉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對中國的貿易、科企等制裁,從而改善中美關係。但事與願違,中美關係並沒有因美國民主黨執政替代共和黨政府而得到改善,反而變得更加棘手。可見,在中國問題上,民主、共和兩黨已高度一致,圍堵中國已是美國的基本方針。而拜登政府更是「變本加厲」。

回顧2021年1月拜登剛上台不久,其外交國安團隊與中方負責外交事務的最高層官員在阿拉斯加進行會談。外交官的一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雖讓許多國人雀躍萬分,振臂高呼,卻也給美方對中方外交高層有了「另一種觀感」。中方外交官千里迢迢到阿拉斯加去不是談正事,而是來告訴美方「不吃這一套」。

然而,雀躍、高呼之後,有得到什麼實質好處嗎?看來幾乎沒有。相反的,「美國人不吃這一套」、「西方國家不吃這一套」,卻是真的。

過去兩年,拜登與習近平進行了數次首腦視訊會晤,去年11月也舉行一次實體會談。但美國政府在美中關係上,可說是採取「退一步、進兩步」的策略,完全把「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高姿態言語拋之腦後。如中國產品加徵的關稅,不但沒有撤除,還繼續維持下去;繼續以各種理由對中方企業給予制裁;南海自由飛行、台海軍艦航行(其實是偵察)從未停止;高調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以及一些政治人物、政府官員不顧反對而執意訪台;美國軍機更是「肆無忌憚」降落在台灣機場,等等。

還有,中歐關係也陷入低潮,「中歐投資協定」也被歐盟 「暫停」。該協定至今無法獲得歐盟的批准而生效的。歐盟與中方的關係,也隨美方對中方的「不友善」而態度變得強硬,立場轉向偏美。

秦剛積極與美國溝通對話

美中關係因貿易摩擦而浮出水面,但並非一日之寒。秦剛2021年7月被任命駐美大使,其實是中方為「止損」中美關係。而秦剛履新華盛頓後,雖面對政治關係停滯不前,卻主動加強與商界的商業往來,商業合作、強化文化旅遊,以促進民間更多交流,藉此化解糾紛,降低敵意、增加友誼。只要民間、企業間有更多聯繫,兩國關係也必將逐漸改善。

在俄烏戰事上,時任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表示,中俄之間合作也有底線,即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他的這一說明至少澄清對「沒有止境」的中俄關係給出更具體的解釋,多少消除西方對中國的猜忌。

可以這麼說,秦剛並沒有把中美問題完全「政治化」、複雜化,而是採取積極、主動的方式,走入美國人的生活中與美國各階層進行溝通、對話,讓美國人多些了解中國,多些了解中國人民的想法。

回看美國2021年更替政府,過去兩年,中美關係仍然停滯不前。這是面對拜登內閣中的外交、國安新人士,中方在外交官員方面並沒有相應作出調整,而是原班人馬以待,因而「錯失」了用新思維解決舊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目標的契機。其實,這無關先前的人事做得不好,而是讓新人事去進一步推動國與國的合作關係,這肯定比關係在原地踏步更符合期望。

秦剛可望以新人事開新作風

秦剛出生於1966年,畢業於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曾兩度擔任外交部發言人,三度出使英國。2014年,他擔任司長;2017年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兼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2018年9月,秦剛升任外交部副部長,是現任副部長中最年輕的一位。

秦剛此時履新中方外長,希望以駐美的經驗,對美國國情的觀察、與美國政界人士及商界的交往,在外交層面上,以新人事,新作風,開拓更大的高度與維度,對改善中美關係有積極的一面。只要導正中美關係,把中美關係拉回正途發展,中方與其它西方國家的關係,也將獲得良好改善。是因為,西方國家都是以美國馬首是瞻。換句話說,中美關係向好發展,就能推進中方與西方國家關係更上一層樓。

中國新一屆政府將在來臨的三月換屆。秦剛已是提前三個月出任外長,這可以看作是「熟悉期」。在新一屆政府誕生後,秦剛執掌下的外交部,須大膽啟用新人,用新思維、新觀念、新機遇與美國和西方國家打交道,並拓展國際關係。秦剛肩負重任且道遠。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