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山|以大灣區作發展平台 為香港足球創造無限機遇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足球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但香港足球運動的發展多年來被指停滯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本港的「硬件」與「軟件」不足。 隨着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我們應該更好地運用「灣區思維」發揮協同協作,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發展平台,定必能為香港足球發展帶來無限機遇,長遠希望助力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建立足球文化,不單止有利於香港,甚至促進國家足運發展。

來稿作者:霍啟山

以足球切入灣區平台 為港足創造生機

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粵港澳大灣區處處有機遇,而現時香港與內地人民恢復正常往來,應該把握如此黃金時機加強交流融合。筆者認為以最受歡迎的足球運動,推進香港青年融入灣區發展是最適合不過。

根據國際足協(FIFA)資料顯示,香港足球在2020、2021及2022年的世界排名分別為第143位、144位及146位,排位逐年稍為倒退;而港府每年撥款改革本地足球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為港隊在國際足協排名提升至130位,惟至今仍未達到目標,而被指窒礙港足發展,最大主因是本港的足球訓練及比賽場地不足。

放眼灣區借場訓練 解決港硬件配套不足

如果是平日集訓,各聯會可分時段租借足總轄下的將軍澳賽馬會足球訓練中心場地,或可租借康文署戶外場地,但要長時間集訓或進行重要賽事,往往較難找到合適場地。筆者認為,若放眼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香港青少年學習和磨練體育競技最便利、最廣闊的平台。

我們可考慮向鄰近香港的內地城市租場,如深圳、廣州、東莞、珠海等。據筆者所知,過往本地球會如公民都曾向大灣區內地城市租借場地,費用相宜,而且相關配套發展成熟,可助港足解決「硬件」問題。

大灣區體育交流常規化 組建體育聯盟

至明年,耗資300億的啟德體育園預計會全面落成,我們屆時可善用這個最新場地,多加舉辦邀請賽強化交流及認識,並設立定期的盃賽,建立恆常溝通機制加強交流,並要加強港足青訓系統交流,為長遠協作做好準備。

其實早在疫情前,粵港澳三地每年都有合辦體育交流活動,包括足球、籃球、羽毛球和柔道等。若然能夠將這些活動變為定期性、常規化及廣泛化,甚至可研究在粵港澳大灣區組建一個橫跨大學、中學和小學生的體育聯盟,凝聚灣區的青少年,協助他們發展潛能、增進知識和交流經驗,不僅增加港青足球人口,連整個大灣區亦能受惠,正正是以「灣區思維」,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

建灣區足球聯賽 提升港實力水平

此外,我們必須提升「軟件」,讓足球相關的專業人才,包括教練、裁判、賽事管理人員等,善用大灣區平台發揮所長,例如參與更多賽事以吸收經驗,貢獻足球運動高質量發展。

長遠來說,可探討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的足球聯賽,以提高香港球隊與其他城市之間的交流和競爭,從而提高香港球隊的實力和水平。同時,可藉此在擴濶觀眾人次的基礎上,創造更多商機,吸引更多的商業贊助和投資於足球運動,直接推動它在灣區內全方位蓬勃發展。

總之,香港作為聯通世界的角色,可以提供豐富的國際專業知識和聯繫,而大灣區其他城市則可提供其他要素,例如快速發展的創新技術及龐大市場。若好好推動「灣區思維」,相輔相承,或可以為香港足球發展帶來無限的可能性,也有機會讓國家的足球發展走出一條新路。

作者霍啟山是中國香港足球總會副主席、東亞足球協會副會長。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