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高球場雖未盡如人意 既得利益者應接受現實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習近平主席去年對林鄭月娥的八字期許,是要勉勵林鄭政府在面對重大阻力時,不要捨難求易,要敢於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初心為何?初心是林鄭月娥在競選特首時,贏得中央支持的「與民同行」政綱,也是她當初矢言要解決的住屋問題。

本港現時約有近21萬人蝸居劏房,人均居住面積僅得56.5平方呎。其21萬人所佔總樓面面積,僅為1,200萬平方呎,即約110公頃。然而,170公頃的高爾夫球場,卻主要由2,500名會員佔用,他們每人平均享有0.068公頃,即是7,319平方呎,相等於劏房居民人均面積中位數的129.5倍。

這便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之21世紀寫照。本來全港住屋短缺,已到達了水深火熱之境地,早前對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有所保留之林鄭月娥,最終也眾怒難犯,承諾會局部收回其中的32公頃,儘管未盡如人意,然而,部分既得利益者仍要死抱其特權,置大眾福祉於不顧,繼續以歷史、保育、體育等藉口諸多推搪。

然而,粉嶺高爾夫球場的歷史為何?成立於1911年,高球場圍繞着港督粉嶺別墅而建,是英國殖民統治階層的私人會所。據《南華早報》,當時粉嶺該處遍佈山墳金塔,要港督梅含理向村民賠償五萬元,才可把之移走。今天同一群人要反對球場建屋,竟然又以祖墳為藉口,殊不知當初英國人便是以搬走山墳來建球場。而且,今天活人住屋猶有困難,先人居所又能否稍作遷就呢?

政府決定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興建房屋。(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有人又以中區政府山建築群獲完整保留為由,反對割讓球場。顯然,中區政府山毗鄰商業中心的地理位置,不似粉嶺般適合興建住宅,而政府山自開埠以來,一直是政府的權力和管治中心,當中的中區政府合署,更有60年政府總部之歷史。不同於用作為私人會所的粉嶺高球場,中區政府合署長期對公眾開放,為社會大眾帶來深刻的文化記憶,根本難以與高球場同日而語。

又有論者指,高球場內的古樹和稀有生物品種,具重大保育價值。但早有樹木專家對此抱有質疑,更曾親自視察,發現樹木皆是本港常見品種,保存值價不高。事實上政府現時收回的,也僅是170公頃中不及兩成的32公頃,絕對可透過規劃設計,盡量保留大樹及生物。

另外又有指粉嶺高球場是本港精英練習及國際級比賽的重要場地,然而,如今大灣區發展一日千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便提出要「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大多是政界領袖及工商巨賈的高球會成員絕不應把眼光留在粉嶺一處小草坪,而該積極配合國家的發展大局。

其實在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的大灣區覓地再建一個更大更豪華的高球場,對於身懷巨富的高球會成員來說本非難事。他們也可建議政府將來在不適合建屋的土地另建球場,又何必跟處於水深火熱的香港市民錙銖必較呢?

粉嶺高爾夫球場佔地172公頃,由政府以象徵式地價租給香港哥爾夫球會,會籍可炒至1,700萬以上。(資料圖片)

身為昔日英國殖民統治階層私人會所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直至九七前夕,大量舊會員退會才有新一批精英階層接手。然而,香港回歸祖國經已22年,舊有僅供外來統治者休憩場所的殖民遺習是否應該革除?標誌性者如中環的木球場,亦早已改建成對公眾開放的遮打花園。如今政府僅向高球會索32公頃地,又容許高球場餘下140公頃土地續約至2027年,可算「仁至義盡」。

事實上,國內各大城市早已因資源應用、環保、土地建設等問題整頓高爾夫球場。深圳第一個高爾夫球場,亦於去年進入收地程序。新華社幾年前曾報道多宗貪官新聞,涉事者皆擔任高爾夫球會領導,以及擁數以十萬元計的高爾夫球會會籍,也使中央對高爾夫球場的發展有加強規範之必要。

要是有人誤把為人民福祉為依歸的做法貶為「迎合民粹」,必然是對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針的重大違反,也是對今天國家和香港發展大局的嚴重錯判。既得利益者不要只懂死抱手中特權,而是積極跟政府和市民在重大的民生問題上「與民同行」,方為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