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國製造業PMI數據 反映中、美合則兩利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日(3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3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最新數值50.5%創六個月新高,是自去年11月後,首度重回50%榮枯線上,遠高於許多經濟分析師的預期。雖有季節性因素影響,如春節後企業開工,但亦象徵經濟總體由「收縮」回復「擴張」的狀態。

截圖:國家統計局

此令人意外的數據公布後,刺激恆指周一(4月1日)大升510點或1.8%,創逾9個月高位,若自去年24,540點全年低位計已累升逾兩成,邁入技術性牛市。而耐人尋味的是,隨後歐美股市表現同樣大幅造好,美股三大指數和歐洲斯托克600指數都分別上升1.2%至1.3%不等,後者創下2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解讀,歐美股市走高是因為中國製造業數據預示此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企穩跡象,增添投資者信心。
 
在經過了2019年第一季,再據此與2018年的中美股市表現作回顧和對比,可以明顯地看到兩點邏輯上的不同。第一,是中美兩國的股市表現由強弱分歧走向共同進退,自踏入2019年以來就更是如此;第二,中美貿易談判由去年動輒成為市場的「驚魂散」,倒轉頭來反成為今年在經濟衰退陰霾下,成為承托股市及為投資者帶來憧憬的催化劑。

採購經理指數(PMI),是通過對企業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結果統計匯總、編制而成的指數,它涵蓋了企業採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領域,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綜合PMI產出指數是PMI指標體系中反映當期全行業(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產出變化情況的綜合指數。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收縮。
國家統計局

「修昔底德陷阱」無事實根據 中、美分則兩害
 
回想自去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向一系列中國貨物開徵25%進口關稅以來,有幾近半年時間中美兩國股市呈分歧走勢,港股及A股隨着貿易戰消息進一步落實而反覆向下,跌勢持續直到10月才初步喘定。這段期間美股標指和納指均持續突破歷史新高,風頭一時無兩。
 
當時一般對於兩國股市強弱分歧的解讀,是中、美將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即現存霸權(美國)面對新興勢力(中國),霸權為了保持絕對優勢,將無可避免地將與新興勢力一戰,投資者正透過市場反映看好美國能獲得最終勝利的心態。

有學者認為,中美貿易休戰,是為了避免兩國掉入「修昔底德陷阱」。(視覺中國)

但事實上,現在回頭去看,去年中、港股市大跌,貿易戰因素固然會左右市場的風險胃納。然而,直接影響公司盈利的,其實主要是中央政府出台政策整肅民間經濟,不一定都與外環經濟環境直接相關。以恆指權重股騰訊為例,其業務主要由遊戲、社交、支付和雲計算等組成,向來與外圍經濟環境關係不大,去年大跌是因為中央有見民間沉迷遊戲導致嚴重社會問題,《人民日報》自2017年起亦已多番撰文批評,其後出台政策凍結網絡遊戲版號及備案的審批,同時拖延騰訊旗下熱門遊戲的商業化進程所致。
 
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引股市指數作為政績的做法不同,中央政府在市場情緒低迷時,反而更加趁此機會出台政策整頓上市公司。這可能是因為當市場情緒熾熱時,政府的批評不一定會令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下挫,反而協助創造了讓投資者趁低吸納的良機。但是,若趁着市場情緒低迷,再連番出台政策遏制上市公司,其管理層在股價大幅下挫之下更容易低頭屈服,主動配合政策。除了騰訊之外,去年中央還無視貿易戰陰霾,接二連三地出台政策整頓教育股、醫藥股及燃氣股等強勢版塊,導致他們被輪番「洗倉」,相信投資者都還記憶猶新。
 
如果上述「修昔底德陷阱」的假設能夠成立,我們更無以解釋何以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10月4日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著名的對華政策演說後,全面指摘「中國共產黨採取的政策違背自由及公平貿易,包括關稅、配額、貨幣操縱、強制技術轉移、竊取知識產權和產業補助,糖衣包裝吸引外國投資」,對華敵意進一步升級,且層面明顯溢出關稅之爭後,中港股市反而都在同月喘定,而那邊廂的美股卻在彭斯的演說後,再加上聯儲局繼續收緊貨幣政策,觸發崩盤,一直到去年年底的平安夜才尋找到底部。

美國副總統彭斯2018年10月4日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說,指責中國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美聯社)

環球經濟面對逆風 各國更顯休戚與共
 
「01觀點」向來質疑美國發動的貿易戰究竟能對中國產生多少實際打撃,特別是中國在經濟和金融上能選擇的政策工具甚多,包括可以通過減稅、基建、貨幣和宏觀調控去減低貿易戰帶來的痛楚,反觀特朗普卻連美國聯儲局也不能直接干預。根據《華爾街日報》解讀,中國3月製造業PMI全面強勁反彈,正表明中國政府促進放貸、減稅及提供其他刺激措施的行動正在奏效。
 
在踏入2019年後,看似強勁的美國經濟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在繼去年12月美國國債3年期和5年期債息差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倒掛後,今年3月22日美國國債3個月期和與10年期債息差亦出現倒掛,這被普遍視為經濟衰退的風向標。Canaccord Genuity首席美國市場策略師Tony Dwyer根據過去七個經濟周期的歷史數據分析,指出從倒掛發生到發生衰退的時間中值是在首次倒掛19個月之後。
 
此外,美國去年第4季GDP僅增長2.2%,較初值下調了0.4個百分點,反映經濟放緩幅度超出預期,同時「減稅」的財富效應已過。聯儲局在稍早3月20日宣布的議息結果,亦明顯地轉向「鴿派」——即決定維持利率不變,預期今年不加息,明年亦只加息一次,同時計劃5月起放慢縮減資產負債表的速度,9月底停止縮表。
 
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的當下,各國更應該放下矛盾,攜手並進。從環球投資者對中國製造業PMI數據以及中美貿易談判的憧憬來看,當中傳達的訊息已十分明顯,就是認為在面對當前不明朗的經濟前景之下,各國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特朗普仍然像過往一樣,希望以股市指數作為其政績的一環,則更應該放下片面追求美國最大利益的談判方法,盡早與中國達成共識,結束已經長達一年的貿易戰,回到實質經濟建設,才是雙贏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