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2019】單位殘破加配斜坡 維修費難估 夾心階層無以為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居屋彩興苑入伙,住戶收樓驚現單位質素猶如豆腐渣工程,即使執修責任在於承建商,住戶也要折騰一年半載,安居夢想頃刻破滅。其實,更大的隱憂更在後頭,因為彩興苑業主有機會承擔鄰近的斜坡或擋土牆的費用。
彩興苑絕非「買居屋加配斜坡」孤例,全港八十個資助出售屋苑也須分擔斜坡維修費。再者,政府明言預留好地給綠置居,加上未來幾年居屋興建進度落後,或許要向山坡打主意,斜坡居屋相信會愈來愈多。這意味着中產業主要預留大筆費用應付單位內外的修繕。居屋住戶要應付按揭和日常開支,絕非大富大貴,政府應該承擔全部或大部分的斜坡費用,減輕住戶未來的財政壓力。

驗樓師賴達明早前發現,屬於「防火門」的彩興苑廚房門出現問題。(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運輸及房屋局本周三(5月22日)回覆立法會議員尹兆堅的書面質詢,指有八十個資助出售房屋屋苑的業主須分擔維修屋苑範圍內或毗連的斜坡或擋土牆的費用。這是根據屋苑所在地段地契及屋苑公契規定,而業主立案法團及其物業管理公司須履行管理及維修保養的責任。運房局重申,相關責任早已訂明,業主在購買單位前理應考慮這些因素,所以政府及房委會不應以公帑補貼業主的責任。

無可否認,斜坡或擋土牆開支並非甚麼隱藏條款,居屋業主購買物業前已知悉,居民入住後才反口,難言有理。不過,萬一斜坡出現嚴重問題,例如需要鞏固,費用可以高達數百萬元,分攤起來,每戶可能要付出十萬八萬元。這還未計及屋苑天橋、行人道、休憩設施,以及樓宇內部如升降機、喉管、外牆等的檢查和維修費。

居屋加配斜坡、擋土牆,預計愈趨普遍。首先,新居屋供應在今年過後會緊絀起來,2022/23年只有約1,500個單位推售,若然要追回今天供應量,以至長遠房屋策略每年9,500個單位目標,房委會大抵要會全方位搜羅地段,不放過斜坡和山邊。

第二,綠置居隨時「迫走」居屋,以致居屋選址遠離市區。綠置居樓宇是從公屋而來,運房局曾承諾會減輕綠置居住戶負擔,例如不主張建在鈄坡,又會減少公共設施,以減輕維護費用。可以預計,綠置居會較大機會落戶市區或擴展市區。那麼,不論公屋或居屋,地點選擇更少,單位數目也更少。在新發展區動工建屋前,房委會若要扳回供應量,自然要向斜邊山邊埋手。

再者,近年入伙的居屋,單位質素甚為差劣,除了文首提及的彩興苑,梅窩銀河苑、天水圍屏欣苑和大圍嘉順苑也問題多多,滲水、空心磚、門窗氣泡處處。雖然房委會提供一年保養責任期,但正因交樓質素不及格,住戶自然擔心肉眼看到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質料和結構缺陷在入伙一段時間後才湧現,屆時已超過保養責任期,要自付維修費用。這段提及的四個屋苑,有三個也加配斜坡,居屋單位內外各項修繕費用疊加起來,雙重夾擊,不容少看。

有人或會反駁,私人住宅住戶要自行付費維修,居屋同屬自置居所,政府不應對現時和未來入伙的住戶有特殊對待。須知道,現時二人或以上家庭白表申請居屋的入息限額為5.8萬元,但去年底非業主住戶的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只是3.91萬元,較5.8萬元為低,只能說是小中產。要他們背負長遠負擔,強人所難。至少,政府應考慮按業權比例,分擔維修費用。

港人蜂擁申請新居屋,甚至明言不介意單位三尖八角,反映港人住屋要求其實相當低,不求奢華。然而,房委會一再令住戶失望,批出次貨單位,一再縱容承建商。房委會必須把關,要求承建商完好交付單位,不能藉詞趕工就妄顧質素。第二,政府亦須承擔維修斜坡、擋土牆的責任全卸住戶,分攤住戶長遠而龐大的財政壓力。要進一步減輕中產的負擔,政府必須繼續調高公私營住屋興建比例,並把當中部分單位撥歸居屋,進而以成本價售給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