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及破壞立法會背離社會價值 必須制止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修訂《逃犯條例》擾攘多時,在回歸二十二周年紀念迎來最讓人痛心的場面:周一(7月1日)下午開始,一大批示威者在立法會大樓外發起衝擊行動,連番以鐵枝、鐵籠車、鐵錘等物件撞擊玻璃幕墻,最終更在入夜後闖入大樓大肆破壞。我們必須嚴正指出,這種方式已經遠遠偏離港人普遍接受的和平非暴力抗爭原則,必須制止及予以強烈譴責,否則只會讓其他和平表達的市民的努力功虧一簣。

「01觀點」此前一再強調,以暴力抗爭手段爭取達成訴求,只會適得其反,絕不可取,而香港也承受不起另一次撕裂,社會上下必須保持理性,切勿讓社會陷入一發不可收的亂局。今日的場面必然不會是港人所樂見的,正如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所言,在一系列反修例抗爭行動裏,示威者都以捍衛本港法治為目標,如今卻衝擊負責制訂法例的立法會,是非常諷刺的做法。

在最近數星期的抗爭裏,港人絕大部分時間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訴求,向國際社會展示了良好的公民素質,但今天的暴力衝擊行動恐怕將成為分水嶺。

可以看到,這場衝擊行動的不少參與者都是年輕人,他們發起衝擊後,部分民主派議員前往現場阻止未果,甚至反被惡言相向。許多年輕人承受着巨大的無力感,他們感於時勢而在憤怒之下作出莽撞之舉,可以理解,近期的社會氛圍也毋庸置疑地使悲觀情緒在他們之中蔓延。

我們早已明確指出,政府必須認識到,他們在修法上的粗暴手段與施政的無能,是觸發民憤的主因之一,如果他們不深切自省,失掉的將是一整代年輕人。令人扼腕的是,過去數星期,在數十萬乃至上百萬計市民接連大規模上街抗議後,政府卻未認真面對,也不積極回應,任由民怨延燒。

特首林鄭月娥至今未能採取更具誠意的態度以正視港人訴求,不但拒絕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民怨所在,連日來亦未敢現身人前,甚至對接二連三的悲劇不聞不問,無疑令示威者更為鼓譟。試想想,林鄭今日早上在回歸慶祝酒會上致辭時,還在宣稱修例引發的風潻讓她明白作為從政者要不時警醒自己「要準確掌握民情」,但在數十萬計市民又再上街後,她卻未作積極回應,如何使人相信她真正洗心革面,會以更包容更開放的心態重新上路?

不過,年輕人需要受保護,受培育,並不代表就可以肆意妄為,任由香港社會珍重的核心價值受到破壞。我們要再強調,武力抗爭的場面令人痛心疾首,一時的亢奮過後,社會不單並未因這種抗爭而變得更加美好,參與者的心情反而會下沉,這對促進社會改革,毫無益處。我們也要再呼籲不同陣營的政治領袖,尤其是泛民的政治人物,乃至不願見當前令人痛心的失控場面的廣大市民,及時且果斷向暴力行為說不,引領、勸服示威者放棄過激行為,阻止香港社會陷入黑暗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