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失控一念之差 還要美化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8月18日,百萬計港人再度以行動展現「和理非」精神,讓香港渡過了反修例運動演變成街頭警民衝突以來首個沒有催淚彈的週末,時隔一周,暴力景象重臨,雖然激進示威者的數目有所減少,但「勇武」手段卻有增無減,從上周六(8月24日)的觀塘遊行到周日(8月25日)的荃葵青遊行,都出現投擲汽油彈的畫面,周日入夜後更有少數激進示威者在荃灣撬爛多間店舖的鐵閘、打爛櫥窗玻璃。
面對亂局,我們苦口婆心地重申,政府必須嚴肅面對施政的嚴重不足,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不能再拖延;對於激進示威者肆意堵路破壞、投擲汽油彈與破壞店舖的粗暴及違法行為,我們必須強烈譴責,也完全不接受有些人視若無睹地將他們稱為「義士」,企圖美化。社會大眾若再隱忍縱容,反而會推送「激進示威者」成為「暴徒」,代價將會是賠上人生。

有激進示威者向警方掟汽油彈。(李澤彤攝)

稍為緩和的局勢猶如「曇花一現」,不過一星期的時間,便被暴力場面再次取代,這實在是神經已高度緊繃的香港市民所不樂見、也不願見的。與以往一樣,對於衝突,警方與激進示威者各執一詞。警方指出,觀塘遊行雖獲發出不反對通知書,然而部分激進示威者偏離遊行路線,並在多區作出堵路、破壞燈柱及襲警。事後被警方拘捕的遊行發起人劉頴匡則批評警方及政府打壓市民「以和平方式」表達訴求。

無可否認,最近兩天警方的執法強度明顯加強,周日更首度出動兩輛水砲車在荃灣協助清場,警方裝甲車亦調派到現場戒備。警方執法過程中使用武力按慣例必然引起爭議,無可避免地使人質疑是否屬於「合適武力」的執法要求。這種相互指責的場面市民已經司空見慣,但將激進示威者的非法暴力行為繼續標籤為「和平示威」,就真的是當所有香港人眼睛瞎了。

事實上,即使主辦方如何強調遊行和平進行,也無法掩飾少數示威者「志不在此」,周日荃葵青遊行便有不少人在中途「離隊」,在荃灣楊屋道與聯仁街交界用竹竿與雪糕筒等物資堵路,擺好陣勢等防暴警察到場。周六觀塘的示威活動也絕非如組織者所說「以和平方式」進行,所謂的「義士」稱謂更是荒謬。當日下午2時許,不少示威者已在牛頭角警署外築起路障,在警方正式作出驅散及拘捕行動前,示威者更已鋸斷智慧燈柱,並多次向前線警員作出投擲雜物等挑釁性違法行為。

在衝突現場,《香港01》記者更拍攝到有黑衣人從暗角向前線警員投擲汽油彈,然後偷偷返回激進示威者人群中。火勢一度波及在場記者,《香港01》兩名同事鞋頭和褲管著火。所幸火種於數秒後熄滅,沒有遭到太大傷害。對於此類罔顧他人人身安全的暴力行為,我們予以強烈譴責。若作出如此暴力行為的人被美化為「義士」,我們認為是完全虛偽的。如果有人認為警員不當使用暴力,為什麼沒有人批評激進示威者不斷將暴力升級,隨意堵路,任意挖路擲磚,使用具殺傷力的武器,甚至企圖傷害他人?

警方的水炮車到場,大約6時首次在實戰中射水,射向示威者設置的水馬路障。(余俊亮攝)

《香港01》多次強調,暴力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我們一貫主張,身為社會主流的「和理非」必須挺起腰桿,用理性有序的手段表達訴求,推動社會改革。之前,有人指責「和理非」沒有用,所以讓「勇武」站在前面,這種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沒有百萬人的和平示威,包括對「勇武」示威行為的一時諒解,激進示威者就是大家普遍定義的「暴徒」。「818」的和平場景說明了「和理非」的能量,但正如我們在上周集會和平落幕後的警告,「勇武」停止一日是不夠的,必須根除,「和理非」必須持續成為香港社會進步的領導者,更應該積極阻止香港陷入暴力循環,否則所有人都會是輸家。

然而,令人擔心的是,「以暴易暴」的情緒似乎在蔓延。無論是示威者網上「大台」還是示威現場都有迹象顯示,激進示威者已經開始走火入魔,將暴力理據無限上綱,為自己的一切違法行為找尋藉口。這股情緒也激發起社會上不同政見群體之間的「暴力競賽」。網上影片顯示,周日黃昏有身穿藍衣和黑衣的人由的士取出鐵通追打黑衣示威者。入夜後,少數黑衣蒙面示威者則跑到荃灣二陂坊大肆破壞商舖,似乎是要報復早前的藍衣人襲擊。隨後發生的場面更令人憂慮——有警員在被示威者包圍時拔槍,甚至開槍,結果是挑動起在場記者的情緒。

香港變得亂糟糟,許多人突然覺醒,意識到自己應該挺身而出、守護家園,這固然令人欣慰。然而,用暴力發洩憤怒無助於解決問題,它只會讓我們陷入相互傷害的惡性循環。仇恨從來都不是藥方,必須認清,以暴易暴、以怨報怨不會令人更接近原本要達到的目標,反而可能令事態失焦甚至失控。

特首林鄭月娥上周六在社交媒體形容「大家都累了」,對此我們可以理解,但也要鄭重警告,時間不等人,香港社會已經受不起任何折騰了。特首呼籲激進示威者停止暴力當然是分內事,但作為風波的始作俑者,如果她依然不夠主動強勢採取行動,為社會矛盾解開「死結」,將會讓社會繼續付出代價,亦會將香港帶上一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