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偽善的既得利益者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隨着疫症擴散,愈來愈多人希望透過限制食肆和消遣場所的營運,減少市民外出聚集。持份者因不想利益受損而反對,本為可預料之內,但部分人甚至質疑限制餐飲的防疫成效,無疑只是裝作持平,堪稱偽善。若果他們真的為了社會防疫著想,便應該放下既得利益的狹窄思維與藉口。

既得利益者的博弈可謂尋常,但在危難當前仍如此為之,卻是防疫和挽救經濟的一大障礙。如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總額達2萬億美元的新冠肺炎緊急經濟援助方案,當中的「大規模公司救助計劃」最具爭議,共和黨計劃向航空公司等大型企業,提供逾2,080億美元貸款,但如何確保撥款用得其所卻是未知,或重蹈2008年金融海嘯之覆轍,以救市為名「肥上瘦下」,忽略工人權益。

即使民主黨人批評偏坦商家利益,反建議新的集體談判權,共和黨政府仍未見取得共識,方案終在周一(3月23日)以49票贊成、46票反對遭參議院否決。更甚是,這種固守狹隘思維的持份者,不單可見於兩黨鬥爭日常化的華府,本港亦有其蹤影。

特首林鄭月娥3月23日宣布,修例暫停酒吧賣酒。(盧翊銘攝)

飲食業界質疑防疫措施

本港近日新增確診新冠肺炎人數平均逾30宗,連日來港大專家梁卓偉、何柏良等一再要求管制食肆和消遣場所,打擊市民外出聚集的意欲。惟本港部分的飲食業持份者無視港人身處的情勢而反對,部分理由更似是而非。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曾表示,如果政府規定所有食肆、酒吧、戲院等暫停營業,將會對員工及其家庭的生計大受打擊;立法會飲食業界議員張宇人更認為,強制關閉所有食肆不但對業界和前線員工將帶來巨大影響,而且對阻止疫情擴散效果有限。

維護業界利益,在資本社會的香港或許已見慣不怪,但盛智文、張宇人等竟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以有違科學的言論來包裝既得利益,實在教人側目。本港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防疫的首要措施必定是增加,而非減少人與人的社交距離。縱然暫停食肆,不可能即時叫停疫情,但至少是社會可行而又能減低市民聚集的有效方法,尤其可減少群組感染。中國和歐美國家前後限制公共娛樂和消閒場所的營業時間和模式,不僅有其科學原因,也是置生命於經濟之上的對策。儘管此舉定會犧牲某業界的利益,但公眾利益無疑可獲得更大的健康保障,既得利益者竟視若無睹,甚至以質疑成效來遮掩個人私利,無疑是偽善。

當然,政府管制食肆業界的經營,將進一步打擊其生計,繼而波及從業員,令香港市道雪上加霜。但當局並非沒有救市措施,抗疫基金更高達300億元,並且可就管制食肆、酒吧等措施額外加推補助,包括代東主支付員工部分薪金。但即使如此,張宇人形容類似的措施「要飲食界、酒吧自己揹晒飛唔公道」,也非公允之說。本港疫情肆虐,即便有幸未被感染,目前各行各業中,上至行政總裁、下至清潔員工,無一不受經濟下行影響,何來飲食業「揹晒飛」?疫情中最可怕並非病毒,而是人類的恐懼和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