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民間倡組裝合成負壓房 政府準備好了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疫情高峰期間,除了考驗社會上下的防疫工作,更挑戰醫療系統於緊急時期的「能耐」。用作接收及隔離新冠肺炎患者的高規格隔離病牀曾於3月一度「告急」,有工程師組織因而斥資研究以組裝合成方式速建負壓病房,並以一個月時間完成。民間自告奮勇出謀獻策實為社會樂見,政府不應浪費民間努力,應從現實需要研究採用的可行性,同時應汲取疫情爆發以來的教訓,提高外判及採購服務事宜的透明度,盡量以開誠布公的態度贏取市民的信任。

高規格負壓隔離病房為室內氣壓較外面低的病房,大多用作接收及隔離治療呼吸道傳染病患,房間利用負氣壓,讓乾淨的空氣流入病房內,同時以過濾裝備的管道將房內具病毒的空氣抽出,以防疾病經空氣傳播。

然而此關鍵設施卻在疫情高峰時一度接近飽和。醫管局指出,公營醫院可加開的負理病床數目為1,272張。但在三月尾,本港確診個案經外地輸入大幅增加,醫管局一度啟用逾1,000張負壓病床及逾530間負壓病房,使用率分別達62%及74%,當中更有近200張隔離床屬於深切治療部及為兒科隔離床,故實際只有約800張可供成年病人使用,當時醫管局決定將更多普通病房改裝成二線隔離病房作應對,但其總行政經理何婉霞始終擔心如疫情未能受控,即使如何努力加床亦未能應付需求。

民間倡議可取

有見及此,英國醫療工程學會伙拍建築公司斥資約100萬元,成功以一個月時間、利用組裝合成方法建成一間高規格負壓隔離病房,當中與公立醫院一線隔離病房同樣設有前廳、病房、洗手間、負壓和雙門設備等硬件,相信符合醫管局一線隔離病房規格。另外,由於利用預制組件,此方法的建造時間能較傳統方法大大減低。

病房設紫外線消毒箱,醫護可在病房外將物品放入箱,病人可在病房內取物,減少醫護進出隔離房次數。(陳倩婷攝)

民間因疫情肆虐而自告奮勇,實為難能可貴,單單就此政府已須對其實驗成果予以考慮,研究利用之協助抗疫的可行性。以事論事,過去的經驗已足證在非常時期下,公院內的負壓房數目充其量為「掹掹緊」,倘若疫情當時未有及時受控,醫療系統早已不勝負荷。縱使目前疫情稍有緩和之勢,亦難擔保疫情不會爆發第三、四波,政府始終有必要未雨綢繆,適當地為疫情再次轉差留有一手。況且,過去醫管局以改裝現有病房應付疫情需要,惟此舉始終會影響醫院內的運作、甚至病人的整體利益,如政府可於即將建成組裝合成檢疫中心改裝成合規格隔離病房,不但更方便日後拆卸、重組,更可減低對公營醫療系統的影響,可見此舉相當值得考慮採用。

政府須汲取教訓

不過,學會預期每個單位成本約100萬至200萬元,可見藉此法大幅增加負壓病床的成本動輒以數億計,可料政府如有意採納建議,當中公帑的使用定必受到公眾密切的監察。但自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就防疫工作的服務外判、採購事宜上一直備受批評,特別是政府未按常規作招標更是惹來熱議,從過去政府外判檢疫中心工程、可重用口罩生產上的做法,如不謹慎處理,只會再次引來公眾過多的猜測與不信任。

正如我們曾經指出,非常時期採應該用非常手法,但政府須在打破常規與保持過程透明度中間取得平衡。政府如有意採用裝合成方法改裝即將建成的檢疫中心成負壓病房,在委託工程商承建上必須做到開誠布公,例如選擇承建商的原因、考量,與及工程成本等資訊必須盡早公開,既能讓公眾協助監察,更能減低公眾有感蒙在鼓裏之感。始終連月來有關政府工作透明度不足的教訓不少,政府不能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