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注定是個失敗國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26日)在記者會中,重提希望美軍全面撤出阿富汗的願望,但未提及具體時間表。外界估計其言論是要為競選連任鋪路。與此同時,阿富汗當局亦釋放了900多名塔利班囚犯,以履行早前簽定的停火協議,讓這場長達19年的戰爭即將走入終局。然而,阿富汗的前程仍是陰霾重重。

5月12日,喀布爾,在醫院遇襲後一名阿富汗警察安撫一名男子。警方和武裝分子之間長達數小時的槍戰造成十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兩名新生兒、母親和數量不詳的護士(美聯社)

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後,華府雖欲速戰速決,推翻塔利班政權,但如同越戰的教訓,小布殊不但高估了美軍的實力,也低估了塔利班的抗戰意志和游擊戰的難度。戰爭發動者因自我膨脹而自招惡果,加上戰事已不得民心,美國總要找個合理藉口退場。而特朗普的說法是,「我們在那裡已經有19年⋯⋯我認為已經足夠了⋯⋯」。

華府願意拂袖而去,背後除了軍費考慮,部分因為阿富汗局勢漸見和平使然。在2月29日簽定的「多哈協議」中,美國與塔利班達成歷史性停火協議,華府以縮減駐軍規模,利誘塔利班切斷與蓋達組織的聯繫,並重申會向未來的阿富汗政府,提供政治和經濟發展援助。可是,這份協議尷尬之處,在於是由美方的阿富汗和平特使哈利勒扎德(Zalmay Khalilzad)和塔利班代表巴拉達爾(Mullah Baradar)聯手促成,繞過了美方扶植的喀布爾政府,故未來喀布爾能否於塔利班和平共處,仍屬未知之數。

即使塔利班願意改過自身,喀布爾自身的分裂政局亦有拖垮協議的可能。本年3月,總統加尼(Ashraf Ghani)的競爭對手阿卜杜拉(Abdullah Abdullah),因不滿加尼疑在選舉中舞弊,自行宣誓就任總統。儘管這場憲政危機終在5月中旬得以解決,以權力共享協議作結,使阿卜杜拉成為國家和解高等委員會的領導人,但加尼的妥協明顯是受壓於美國的結果,故兩人的分歧和權鬥仍會在新政府延續。

阿富汗經濟危機

阿富汗的軍閥割據若得以解決,未來和平發展之路亦不會平坦。阿富汗蘊藏天然氣和礦產,表面上可成國家現代化的戰略資源,但自1979年前蘇聯秘密地派軍到當地「維持和平」後,該國只有塔利班勉強可算實行全國管治,難以集中資源,發展經濟。反而, 根據1988年的官方統計,當時阿富汗政府預算中「只有」26%是從外國捐贈得來,另有7%則來自天然氣銷售。至30年後,喀布爾的政府預算已有七成半來自外國捐贈,數字更佔國民生產總值兩成,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依賴援助生存的國家。問題是,當最大金主美國撤出後,其金錢援助亦很大機會隨之削減。試問一個中央銀行僅有75億美元儲備的國家,還有多少資源可投放到經濟發展中?

撇除經濟危機,阿富汗還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恐怖組織ISIS。據聯合國調查指出,ISIS的「呼羅珊省分支」(ISKP)去年雖然遭受軍事挫折,未能佔領阿富汗東南部省份,但受惠於該國的天然地勢作屏障,該組織仍然活躍於東部的楠格哈爾省(Nangarhar)和庫納爾省(Kunar),而戰鬥人員數目則有約2,500至4,000人,其實力不但能以恐襲宣揚政見,更能左右一個失敗國家的發展。儘管阿富汗在歷史上常被稱為「帝國墳場」,大英帝國、蘇聯和美國先後鎩羽而歸。隨着美國撤軍已成現實,若將來沒有外國勢力取代美國留下的權力真空,阿富汗墳場的命運亦未必就此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