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院舍失守後果嚴重 防疫不能忽略外圍環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已經出現第三波疫情爆發,周二(7月7日)新增9宗本地個案後,周三(7月8日)再增19宗,其中最引人憂心關注地是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群組,至少4名院友、3名職員確診。

長者、慢性病患者等群體本就屬於新型肺炎的易感人群,且感染後病危及死亡率較年輕組別更高,再加上院舍集中居住的模式,更易傳染。因此一旦大規模爆發,對於院舍群體和整體社會的防疫工作都不利。比如2003年香港爆發SARS疫情,有72名安老院院友染病,涉及51間安老院,其中更有57人死亡,死亡率近八成。

此次院舍首現感染個案,雖屬不幸,但也早有跡可循。早在3月2日,筲箕灣安老院一名88歲老翁新型肺炎檢疫初步呈弱陽性,便令不少市民團體大為緊張,並要求政府迅速增加對院舍的防疫支援。彼時,政府為人詬病的問題主要在於對院舍加強防範除了籠統呼籲,鮮有其他具體措施,且沒有針對院舍空間逼仄、難以安排隔離室、專門消毒區又或是人手不足等問題拿出改進方案。

首有安老院舍確診個案的港泰護老中心晚上有長者被送上救護車。(歐陽德浩攝)

物資及空間重要

3月2日虛驚一場後,政府在21日宣布跟進的院舍防疫支援,但也只是將之前計畫分發的一百萬個口罩提升至二百萬個,以及在各院舍內噴灑由本地大學創科團隊研發的抗菌塗層,加強防疫。然而對於口罩意外的防疫用品,比如護理員需要的消毒水、防護服、護目鏡等,又或者對於院舍空間環境不利防疫、人手不足等核心問題仍沒有解決。

2003年SARS院舍爆發促進院舍感染控制主任制度的建立,面對此次疫情下暴露的院舍服務不足,政府亦需拿出決心與魄力,給出除了分派口罩外的更多具體支援。比如在人手問題上,政府能否與院舍合作,提供更多低層級,技術要求少的院舍服務崗位,一方面解決了院舍在疫情下因工作增加而人手愈加不足的苦況,一方面也能創造暫時就業。又比如一些安老院所謂的隔間只是以圍板隔開,而私營安老院人均居住面積僅為7.5平方米,難以達到防疫的空間需求。政府也可以提供暫時物業,為高風險院舍提供更多空間。

實際上不僅是政府,3月香港疫情高峰後,公眾亦稍有鬆懈。院舍方面,香港中國婦女會安老服務總監黃耀明坦言,不少院舍最近均有接獲家屬投訴,指院方措施過度嚴謹,要求延長探訪時間及增加探訪人數,「有些家屬更要求帶長者外出吃飯及購物,有些院舍抵受不住家屬不斷的請求,唯有容許他們帶老人家離院。」雖然想要適當放鬆、渴求與家人團聚均屬人之常情,但目前全球確診已累積逾1178萬宗,且擴散不斷加速。過去全球花費12週時間才達到40萬確診病例,但上周末全球就新增40萬例。此次疫情反彈,不僅揭示了政府在院舍等具體層面的防疫支援不足,更告訴港人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今天,香港難以「獨善其身」,必須加強對外圍疫情的關注並保持相應的警惕和政策調整,才不至於被外圍疫情「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