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病毒共存論」的缺陷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隨著冬季即將來臨,各國政府嚴陣以待,準備應對疫情進一步惡化。周三(20日)英國衛生大臣薩吉德·賈偉德(Sajid Javid)出席記者會時特別提到,英國每日確診數字有機會在未來幾個月恢復到每日十萬宗的水平,而英國公營醫療服務亦有機會陷入崩潰的狀況。不過,他在記者會中卻強調政府現階段沒計劃收緊任何防疫措施,只提醒國民應積極考慮接種第三劑疫苗並且改變部份生活集慣,然而根據英國衛生部最新數據,當地每日確診的數字其實已經恢復至單日52,000宗的水平。

疫情由爆發至今已近兩年,部份社會亦從積極遏止疫情蔓延到發展成所謂「病毒共存論」的說法。這些論說都強調人類需要與病毒共同生活,否定了政府需要以嚴厲的防疲措施壓止病毒蔓延的需要。問題是,隨着病毒變種類型以及感染率日益增多,社會是否應客觀地理解這種「病毒共存論」的基礎已經不攻自破?

逐漸崩潰的醫療體系

提出「病毒共存論」的官員或論者長久以來均一直強調新型冠狀病毒的死亡風險低,因此政府沒有需要急於壓止確診數字的上升,反之應以疫苗等措施作長遠的應對。這種說法自然是因為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部份發達國家早已陷入苦無對策的境況,如澳洲的墨爾本在9月延長封鎖措施後,確診數字卻仍然增加。而英國社會更是早在今年2月便開始討論「清零措施」的不適用,並已提出「病毒共存論」的學說;曾經與香港政府商討疫苗氣泡的新加坡政府,亦在7月起開始接受確診數字上升的事實,並陸續放寬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

儘管這些國家政府都似乎早有心理準備應對急升的確診個案,然而龐大的確診數字早已證明將導致公營醫療系頻臨崩潰。其中,新加坡政府在早前接受了「病毒共存論」,並陸續放寬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其確診數字卻已九月起增加至上升宗的個案,並且在近日達至3,400宗的歷史高位。面對醫療體系的壓力,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在本周三(20日)再次延續「二人限聚令」以及對於堂食的限制措施。這些跡象足以顯示英國等地區在及後幾個月可能都酈要逐步恢復防疫限制。

圖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0月9日發就新冠肺炎疫情表全國講話。(Facebook@leehsienloong)

回歸理性看防疫問題

無可否認,面對曠日持久的防疫措施,各地社會人民都感到疲憊不堪。特別是社交距離措施除了對經濟活動造成極大負擔外,對於不少人的身心活動都有很大影響。然而,問題是防疫問題需要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應付,尤其是每個社會所面對的情況並不一樣,香港作為人煙稠密的都市,醫療體系本來已有沉重壓力,一旦出現大規模的社區爆發,其結果將是不堪設想。現在香港既然可以維持持久的「清零目標」,那麼政府與社會更應該設法維持嚴密防疫的連貫性,絕不可以輕易接受「病毒共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