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AI系統識別風險 應對山火水浸影響供電 警示大型機械近電纜

撰文:林子慰
出版:更新:

極端天氣近年頻密,中電與本地網路營運商合作研發智能管理系統(Grid-V),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及鏡頭,識別潛在風險,加強電網韌性,減少供電事故發生。

中電今(11日)指出,應用Grid-V後發現兩單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個案,一為工地吊臂接近電纜,二為元朗雞公嶺山火,兩單都透過Grid-V監查後採取行動避免事故發生。

系統專為香港特製 揭吊臂接近電纜、評估山火狀況轉換供電網絡

中電於2024年9月推出與本地網路營運商合作研發的智能管理系統(Grid- V),配備人工智能分析,可辨認火焰、煙霧、水浸、大型機械、漂浮物等。中電稱香港人口密集,有許多地盤,該系統專為香港特製,可提前警示地盤大型機械靠近、山火及天災風險等。

中電今舉例,應用系統後發現兩單有可能造成供電事故的個案,一為沙田區曾有工地吊臂接近電纜,中電收到系統警示後,便派人與地盤溝通,防範事故;二為今年1月元朗雞公嶺山火,工作人員透過系統評估火場狀況,之後決定轉換供電網絡。

中電沙田中心內設有智能管理系統(Grid-V)監察處,中電稱不同控制中心都設有系統,24小時都有人員監察。(盧翊銘攝)

現有1000鏡頭 目標近年增至1700 易發生災害地方優先加

中電稱現時系統整合約3,000個數據點(censor)及鏡頭,根據風險層級覆蓋關鍵電力設計、變電站、架空電纜等。

中電輸電及供電業務部首席智能電網拓展經理列俊杰稱現時有約1,000個鏡頭,目標在近年將鏡頭增至1,700個,以風險層級的分辨方式,優先在容易發生災害的地方加添鏡頭。另外,他表示將在日後新建設的設施中添置數據點及鏡頭。

私人樓宇設鏡頭 中電:有監管系統保障個人信息

中電指出,有部分鏡頭設於私人樓宇中,相關CCTV片段可儲存7日,以便研究。被問會否觸犯私隱條例,中電答覆設置鏡頭僅業務所需,只有Grid-V負責人員可以存取片段,亦已加密文件,可保障個人信息。

問及在新系統下預計可避免多少事故率,中電稱暫未有相關資料。中電表示現時供電可靠率為99.99%,系統可透過監測前期風險避免事故,增加電網韌性。中電稱新系統不會導致裁員,反而增加人手所需;此系統24小時都有專人監察,主要用於辨識及警示潛在風險,工作人員評估警號後,亦需派人手到場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