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9間國際學校提供助學金 團體批學校用政府土地應回饋社會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政府於2006年起向國際學校分配空置校舍及土地以解決學額不足問題。有機構對國際及私人學校進行調查,發現有近6成學校認為自己無須向學生提供獎學金。有研究員認為,國際學校以低成本使用香港土地資源,教育局應要求國際學校設立學費減免或獎學金計劃,履行責任回饋社會,讓窮困的少數族裔學生獲得向上流機會。

根據現行政策,教育局要求直資學校須最少撥出10%的學費總收入,為學生提供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以照顧不同社會和經濟背景學生的需要,同時確保不同階層的學生均享有入學機會,而資助情況須於每年向教育局呈交的經審核帳目內列出。

小彬紀念基金創辦人馬夏邐(Shalini Mahtani)批評,國際及私人學校使用政府土地,教育局卻沒有針對國際學校設立學費減免或獎學金計劃。(黃文軒攝)

49間國際及私人學校中僅7間設獎學金

不過,目前教育局並沒有明確向國際或私人學校要求履行以上政策。研究員Suan Collins去年就對全港一共64所私立及國際學校,和72所直資學校進行調查,研究學校的獎學金制度,最後她只成功獲得一共49間學校回覆,當中只有9間國際學校有提供獎學金。調查亦發現,33間受訪私人及國際學校中,有19間學校認為沒有需要抽取學費以提供獎學金,僅約9間私人及國際學校認同必須抽取學費作獎學金之用,其中約3間學校只提供優秀獎學金(Merit-Based Scholarship),另外約3間學校只提供助學金(Financial Scholarship),僅約一間學校提供以上兩種獎學金,至其餘學校則表示正在研究提獎學金的可行性,或不確定學校是否須提供獎學金。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有參與是次調查。(資料圖片)

團體批評學校利用政府土地卻不回饋社會

為解決國際學校學額出現短缺情況,政府於2006起分配空置校舍及土地予國際學校,又協助現有國 際學校在原址擴建及重建。小彬紀念基金創辦人馬夏邐(Shalini Mahtani)批評,國際及私人學校使用政府土地,教育局卻沒有針對國際學校設立學費減免或獎學金計劃。她認為教育局應檢討與學校訂立設立獎學金條款的定義,「國際學校免費使用香港人的土地,他們理應回饋社會,提供獎學金讓貧苦學生都有向上流動機會。」

馬夏邐估計,若按從國際學校的每年學費收入中抽取10%設立獎學金,一年總值可達1.2億元,可令800名學生受益。她又指,受訪的國際及私人學校中有近一半都沒有在網頁上明確列出獎學金資訊,令有需要的學生無法得知申請方法。她建議,學校應清楚在網頁上列明獎學金所包括的項目,另外,除了優秀獎學金外,亦要增設助學金,以便有財政需要的學生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