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悼在港陣亡加國兵72載 駐港澳總領事:加拿大銘記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今早(8日)加拿大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使館舉行第72屆加拿大紀念儀式。儀式假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舉行,以紀念二戰期間在港的近二千名加國士兵。今年儀式遇上「香港保衛戰」開戰日78周年,加國駐港澳總領使館請來四名二戰退伍老兵出席儀式。78年前,從不同戰線活下來的年輕人,如今都長成扶杖的白髮老人,當中更多人隨年逝去。加拿大駐港澳總領使南傑瑞(Jeff Nankivell)致辭時指,加拿大記得,香港記得(Canada remembers, Hong Kong remembers),「我哋會永遠懷念嘅」。
攝影:歐嘉樂

今早(8日),數百人跨越國籍、年齡、性別聚首於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胸前戴上加拿大版的虞美人花。(歐嘉樂攝)

今早十時,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再度傳來《奇異恩典》的風笛聲。數百人無分種族、年齡,在寒風與紅白色加拿大國旗旗海中肅立,紀念78年前赴港支援盟軍的1,975名加國士兵。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安葬282名加拿大士兵,當中107人未能辦認身份,無名的白石墓碑只能憑藉“A Soldier of the 1939-1945 War” 及象徵加拿大楓葉分辨國籍與陣亡年份。(歐嘉樂攝)

二千加國兵為港而戰 逾一成長眠於柴灣

78年前,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團(the Winnipeg Grenadiers)及皇家加拿大來福槍團(the Royal Rifles of Canada)按英國請求,赴港支援。當中不少為18、19歲的青年。至12月8日,日軍攻佔香港,駐港英軍聯同盟軍遂展開為期17日半的「香港保衛戰」及隨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戰。按加國資料,抵港的1,975名士兵死傷枕藉,最少500人受傷及559人歿於香港,逾半被葬於異邦西灣國殤紀念墳場。當中107人未能辦認身份,無名的白石墓碑只能憑藉“A Soldier of the 1939-1945 War”及楓葉分辨國籍與陣亡年份。戰後,加國駐港澳領事館每年12月,均會在此舉行紀念儀式,迄今72年。

有人在墓園紀念祭壇前獻上白色鮮花及鮮紅虞美人花襟花,以悼念戰爭死難者。(歐嘉樂攝)

駐港澳總領事館南傑瑞致辭時重提,當年逾260名歿於香港戰俘營的加國將士。他特別提及一名加國魁北克市步槍兵Laureat Bacon。1941年12月25日,Laureat Bacon於赤柱聖士提反書院(當時的軍事醫院)目擊日軍大屠殺。年僅36歲的他雖然逃過黑色聖誕節的殺戮,卻於翌年因病歿於香港北角戰俘營。

加拿大駐港澳總領事南傑瑞(前排右)攙扶98歲二戰退伍華籍英兵蔡彼得前往墳場草地。(歐嘉樂攝)
+3
Canada remembers. Hong Kong remembers.
加拿大駐港澳總領使南傑瑞(Jeff Nankivell)

南傑瑞承諾將一起銘記在戰場陣亡的戰士,及那些曾在恐怖衝突下戰鬥及犧牲的人。「加拿大銘記。香港銘記。(Canada remembers. Hong Kong remembers.)」,他一度轉用廣東話稱,「我哋會永遠懷念嘅」。

美軍John Theodore Siewert曾參於諾曼第戰役,今年再度出席香港的加拿大二戰紀念儀式。(歐嘉樂攝)

今年加國紀念儀式遇上「香港保衛戰」開戰日78周年,領事館特別邀請四名二戰的退伍軍人出席儀式。當中包括98歲二戰退伍華籍英兵蔡彼得,曾參於諾曼第戰役、美軍John Theodore Siewert,以及二戰結束時,隨戰艦安森號赴港接受日軍投降的前皇家海軍及皇家加拿大空軍Tony Edward Elliott。而儀式首次邀請年屆101歲的退役飛虎隊機師陳炳靖出席,陳為目前香港唯一一名在生的華籍飛虎隊機師。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四人曾在不同戰線奮戰並活過來。78年後,少年變成白髮蒼蒼的老兵,冒著寒風向素未謀面的逝者獻花——那些為了香港奉上生命與未來的異國少年。

70多年後,加國少年曾獻身的異國土地上,老兵與中學生在柴灣山頭共享短暫的熙和陽光。 (歐嘉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