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疫下難找全職工作 誤打誤撞入安老行業:其實沒想像般惡劣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安老行業容易給人的印象是厭惡性工種,但同時在社會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統計,在15年後(即2036年),香港便有三分之一人口(約237萬)為長者,這個數字在未來數十年將會持續增長。業界缺人是常態,但安老行業一定如想像中差嗎?一名剛畢業的少女誤打誤撞下投身安老行業,經接觸後發現,情況未如外界想像般惡劣,安老工作除了在不同層面向長者提供援助外,亦能幫助職場新鮮人掌握各種技巧。

疫情下,畢業生想尋找一份工作絕不容易。去年6月大學畢業,今年22歲的潘君行(Iris)便在找全職工作的路上屢屢受挫,寄出過百份履歷表,經歷三次面試機會後,仍未找到合適工作。後來在朋友介紹下,她接觸了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動的專業創未來計劃,成功找到一份全職工作,誤打誤撞下投身安老行業。

22歲的潘君行(Iris)在朋友介紹下,接觸了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動的專業創未來計劃,成功找到一份全職工作,誤打誤撞下投身安老行業。。(曾鳳婷攝)

畢業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的Iris表示,文科生的身份較難找工作,疫下規模較小的公司亦鮮有請「新人」。Iris未做全職工作前,曾經營售賣手工藝品如食物主題的手作耳環,以及分享藝術為主的社交平台帳號,亦曾參與過市集。過程中令她意識到市場學和網絡將會是未來的趨勢,故在找工時傾向找回能應用相關技巧的工種,「影相、出post、文字,甚至social media嘅setting喺職場上面都係一種技巧」。

打破對安老行業固有印象

現時,Iris任職於一間推廣安老行業社企The Project Futurus,作為項目助理,日常工作包括舉辦軟餐班及經營社交媒體等。入行短短3個月,便打破了Iris對安老行業的既定印象,「之前睇新聞都會有一個壞印象,覺得院舍嘅環境好差同唔理想,入行後先發現,呢啲都係一啲負面標籤,其實院舍都可以好創新,好舒服」。

軟餐製作過程令人眼界大開

眾多日常工作中,最令Iris印象深刻便是軟餐班。在課堂上,導師會教導如何製作軟餐及其講解原理,那次是Iris首次接觸軟餐。在觀看製作過程時,Iris發現製作軟餐過程猶如份子料理,由攪碎加入凝固粉,到最後重新變回一模一樣的食物,除口感不一樣外,味道與外觀和一般食物無異,「我好記得當初整嘅係魚香茄子煲,覺得好神奇同得意,我望住成個形態變換過程,喺試食嗰陣個味道係一樣」。

Iris首次接觸軟餐是製作魚香茄子煲,她對猶如份子料理的製作過程感到衝擊,「我好記得當初整嘅係魚香茄子煲,覺得好神奇同得意,我望住成個形態變換過程,喺試食嗰陣個味道係一樣」。(受訪者提供圖片)

製作軟餐(叉燒飯)的過程

+5

以往避免長者在進食時嗆到,往往只會提供以攪拌機將食物攪碎的糊餐。除賣相不佳外,放了一段時間更會出現離水現象,長者有機會因誤嚥引起嗆咳,造成危險。Iris認為軟餐的出現,令長者有味道和外表兼備的其他選擇,亦較能吸引長者進食。Iris透過工作漸漸了解到原來現時有不少樂齡科技,協助長者能自立、自主地照顧自己。

寫Blog學查證資料:啲資訊唔錯得

由於Iris在入行前甚少接觸安老知識,故在入行後,要比其他人花上更多時間去了解及認識行業,「因為我工作要寫Blog,而Blog係傳遞信息畀大眾,啲資訊唔錯得,所以我有個責任要去了解」,即使在工餘時間,Iris也會勤於「惡補」相關知識,同事也十分樂意解答她的疑難。

Iris相信,在安老行業的工作經驗,有助她掌握各種技巧以及學會更多知識,對她日後發展有莫大的幫助。Iris坦言,雖然對於未來的去向未有確實計劃,暫時傾向留在安老行業發展。

The Project Futurus社區關係經理黎卓穎(Willa)表示,從事安老行業的人需符合幾個準則,因工作性質上需要長期與前線人員如照顧者、不同機構社工、醫護及學校溝通,故在處理情緒上需要更多技巧,淡定、冷靜及善於表達自己的人會較有優勢。

The Project Futurus社區關係經理黎卓穎(Willa)表示,希望以青年人的角度入手推廣安老行業,例如在學校舉辦講座,說明安老行業現況以及長幼共融概念,亦僧舉辦軟餐班等,幫助大眾了解什麼安老,希望能提升行業印象,令更多新血願意加入。(曾鳳婷攝)

Willa亦提到,The Project Futurus成立兩年半前,主要倡導及推廣安老行業,「社區常常對長者或安老有負面印象,例如怕變老,老人家難溝通,以及安老行業屬於厭惡性工作等,但事實上真係咁?」社企希望以青年人的角度入手,例如在學校舉辦講座,說明安老行業現況以及長幼共融概念,亦會舉辦軟餐班等,制助大眾了解什麼安老,希望能提升行業印象,令更多新血願意加入。

專業創未來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動,與一班僱主共同開發了為期一年的專業工作計劃,在「疫」市下為畢業生提供職場實踐創新的機會,並為社區復原作出貢獻。在文創、創科、商社及社健四大領域中,引領有心又有上進心的畢業生發展自己的專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