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恐怖車禍|區議會商討交通改善措施 建議提高司機續牌準則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大埔廣福道上月(22日)發生兩死八傷奪命車禍,目前仍有傷者留院治理。受傷母子近日傳來好消息,母親情況穩定,兒子的情況則由危殆轉為嚴重。今日(7日)大埔區議會就是次嚴重交通意外討論,希望各部門能對涉事位置的交通安全問題、司機續牌制度作出改善,並對受影響市民提供適切的援助。

大埔區議會今日(7日)召開,討論廣福道交通意外跟進事宜,並由新主席毛家俊主持會議。會上多名議員對涉事地方的交通安全十分關注,當中更有區議員就的士司機的續牌準則及意外地點的道路安全向部門查詢,有區議員促請社署應持續支援受影響的市民。

大埔區議會今日(7日)召開,討論廣福道交通意外跟進事宜,並由新主席毛家俊主持會議。(區政聯盟大埔及北區工作隊Facebook直播截圖)

文件提案人劉勇威指,廣福道是區內其中一個熙來攘往的街道,意外發生後,引起市民的關注,包括對傷者及死傷者家屬的支援、調查進度、肇事位置路面設計之相關改善建議,以及過往10年在該路段的交通意外次數等。

劉勇威建議當局在安全島中加設防撞設施及膠柱,以防止車輛「抽頭」,在意外發生時亦有設施作緩衝,不會直接衝撞人群,減少受傷機會。(資料圖片/蔡正邦攝)

倡安全島加設防撞設施及膠柱

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劉勇威建議當局在安全島中加設防撞設施及膠柱,以防止車輛「抽頭」,在意外發生時亦有設施作緩衝,不會直接衝撞人群,減少受傷機會。他認為運輸處不應只以效益作準則,亦要多關心市民的心理需要,他指現時仍有不少市民不敢途經意外路段,他相信若加設相關設施,能提升途經市民的信心。

何偉霖及陳蔚嘉則對的士司機的續牌準則作出提問,何偉霖認為是次意外發生與司機的個人駕駛態度問題有關,他又提到以往的交通意外普遍和上了年紀的司機有關,擔心他們有健康上的問題,影響駕駛安全。他形容現時司機的續牌有效期過長,最長更達十年,故希望有關部門能縮短有效期及在續牌準則上加設身體檢查,評估司機的健康情況是否適合駕駛。近年的士司機經常在駕駛時使用手機接單,何偉霖希望警方能加強打擊及規管這些情況。陳蔚嘉則認為運輸署現時針對駕駛者的相應措施多屬軟性,應加強準則。

有區議員建議提高司機續牌準則。(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區鎮濠表示,除了涉事地的交通安全外,附近行車線的違例停泊亦需要注意。他提到晚間有不少的士停泊在行人過路位置,令市民難以望到有沒有車駛經,影響安全。停泊的車有時更會阻擋附近巴士上落客,令巴士需要走外線,而市民則在較危險的地方下車。他希望警方能多加留意,適時執法,減少發生意外的機會。

警方:不排除以殺人或誤殺對肇事司機進行控告

警務處代表回覆查詢時指,現時案件正交由新界北重案組跟進,希望在10月26日在粉嶺裁判法院再訊前能完成整個交通調查報告。警方表示,被捕司機為63歲,從去年12月開始成為兼職的士司機。被捕司機有40多年的駕駛牌照,居於大埔,相信對區內道路十分熟悉,故現時警方不排除以殺人或誤殺方向進行控告。

至於在肇事位置及廣福道一帶的交通意外,根據警方數字,在過去十年(2011年至2020年),發生的交通意外數字共有765宗。而當中涉及有人受傷的交通意外數字共211宗,惟當中並沒有涉及有人身故的致命交通意外。對於議員提及的潛在交通問題,警方則會進行特別行動,如加設路障作突擊檢查和多巡視上述提及的地方,並加強執法。

運輸署代表則表示,早前已重新檢視意外路段的情況。署方表示,過路處為一條直路,附近的指示清晰,交通燈亦符合標準,共有26秒時間供行人過路(13秒亮綠燈,13秒綠燈閃燈),該路段為安全帶。處方明白市民的關注,故會參考警顧的調查報告後,對該處進行優化,考慮設立多重保障。

據署方數據,肇事位置在過去十年曾發生三宗涉行人的意外,其中一宗和單車使用者有關,惟均無致命的意外。現時,署方一直都對運輸業界進行不同的教育工作,亦為業界人士提供免費的身體檢查。對於年老的駕駛者(70歲以上)則會要求他們提供醫生證明書,以表示其的身體適合駕駛。署方亦表示,在現行條例中,駕駛人士亦在責任去確定自身體格能夠駕駛車輛。對於續牌標準,署方會參考議員意見進行研究。

社署:已向傷者及死傷者家屬提供一名專職社工

社署代表示對事件十分難過及關心。在得悉車禍當下,已安排醫務社工向傷者及死傷者家屬提供哀傷輔導及情緒支援,並一直與相關醫院、大埔民政事務處及警務處保持聯繫,了解最新的情況。署方已為每宗個案安排了一名專職社工,協助傷者及死傷者家屬渡過難關,並跟進他們的福利需要,亦為有需要的傷者及死傷者家屬提供更深入的心理輔導服務。

另外,署方亦收到7個慈善團體的捐款,為傷者及死傷者家屬提供緊急的經濟援助,並會協助他們申請有關的緊急援助金,並盡量作出協調,讓他們可盡快獲得經濟援助。目前已把部分緊急援助基金發放。現時還有4名傷者留醫,他們均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治療,而駐院社工每天都會探訪及持續了觸他們的需要。署方希望作為個中間人角色協助受影響市民度過難關。對於其他受影響市民,如意外目擊者,亦有地區團體及非政府機構主動為受影響的居民提供情緒輔導及講座,而署方則會協助宣傳及繼續密切留意有關情況,為受情緒困擾的居民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