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SEN青年疫下成功重投職場 機構促政府恆常化創造職位計劃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疫情下缺乏工作經驗的青年人難以尋找工作機會,對有特殊需要的青年影響更大。適逢政府於去年2月設立「防疫抗疫基金」,先後兩度撥款在公私營機構開設6萬個不超過12個月的有時限職位。協康會獲分配其中38個名額,用來聘用有特殊需要的青年,最後成功透過計劃聘請了26名有特殊需要,包括自閉症、有限度智能、專注力不足等青年於機構出任中心助理,由於他們的工作表現令人滿意,協康會希望計劃能恆常化。

政府於去年2月設立「防疫抗疫基金」,先後兩度撥款在公私營機構開設6萬個不超過12個月的有時限職位。協康會獲分配其中38個名額,用來聘用有特殊需要的青年,最後成功透過計劃聘請了26名有特殊需要,包括自閉症、有限度智能、專注力不足等青年於機構出任中心助理。(協康會提供圖片)

協康會去年初透過「防疫抗疫基金」的「創造職位計劃」,聘請26名有特殊需要的青年於中心出任中心助理職位,負責資訊科技、文書及協助防疫等工作。其中26歲自閉症青年Thomas於大專時主修電腦,畢業後曾於不同機構任職文書工作,去年疫情關係被前僱主以縮減人手為由裁員,失業逾半年,其後透過「創造職位計劃」,今年初獲協康會富昌中心聘用為中心助理,主要工作包括接待、提供電腦技術支援及處理簡單文書工作等。

26歲自閉症青年Thomas今年初獲協康會富昌中心聘用為中心助理,主要工作包括接待、提供電腦技術支援及處理簡單文書工作等。(協康會提供圖片)

Thomas現任上司、協康會富昌中心主任吳鳳芝對他的工作表現非常滿意,「Thomas剛入職時表現緊張,因為中心的員工有30多個,對自閉症青年來說的確較難適應,後來我們安排同事作他的工作指導,幫助他適應新環境。另外,由於自閉症人士較難應對突發轉變,如果有工作上的變動,我們會預先通知他,讓他做好心理準備,減少他的焦慮。」Thomas入職至今已有9個月,同事均稱讚他有禮及有責任感,與同事相處融洽,能在職位上發揮自如。Thomas表示,「很不容易才找到合適工作,我會好好珍惜這一份工。」

機構提供全方位支援配套

協康會表示,今次透過計劃聘請有特殊需要青年時,在機構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援配套,例如在人力資源上,特別將此職位的工作時間減少至每周工作30小時,入職後又安排資訊科技部同事提供電腦支援訓練。協康會亦有跨專業團隊包括職業治療師、教育心理學家、社工、培訓及就業主任,為入職青年作工作評估及情緒支援,幫助他們盡快適應。

協康會賽馬會「共創可能」計劃項目經理鍾月樺認為加強SEN青年優勢,能幫助他們在職場上有更佳發揮。(協康會提供圖片)

協康會賽馬會「共創可能」計劃項目經理鍾月樺表示,這次計劃採用優勢為本的支援模式,幫助有特殊需要的青年盡快適應環境,「優勢為本的支援模式,是先發掘青年優勢再加強訓練,有別於以往針對青年的弱項再提供訓練去迎合職位要求,以Thomas為例,他給大家的良好印象是有禮貌,所以我們跟他的上司商量後,安排他負責中心接待處的防疫工作,為訪客登記及量度體溫,他都處理得頭頭是道」。

協康會行政總裁梁惠玲期望政府能把「創造職位計劃」能恆常化,長遠促進社會共融。(協康會提供圖片)

鍾月樺又指,跨專業團隊會到青年僱員的工作單位進行職前探訪,了解他們的需要,再制定調適措施,為他們度身訂做共融工作間,為了方便青年慣常使用網上求職及面試等資料,協康會特別增設了聊天機械人Heepie,於網站擔任青年服務資訊小助手,以人性化方式與使用者互動,24/7無間斷為SEN青年提供服務資訊,如青年生活智慧貼士、活動報名等,增加共鳴及親切感。

協康會行政總裁梁惠玲指出,「協康會一向重視有特殊需要青年的發展及需要,一直有聘用有特殊需要青年於機構內任職,在疫情之下,更深明SEN青年比一般青年更要面對嚴峻的考驗。」她認為計劃推行以來令人滿意,除了有賴政府資助,機構董事會以至管理層由上而下的支持亦相當重要,「由管理層向各中心推動,讓招聘過程得以順利完成,同時同事知道計劃可以為中心增加額外人手,均大表歡迎,減省不少游說工夫,成功達致政府、僱主及僱員三贏局面。」她促請政府為機構提供人手及資源等資助,增加機構聘用有特殊需要青年的誘因,考慮將「創造職位計劃」恆常化,她亦認為政府應起帶頭作用,增加聘用一定比例的有特殊需要青年及其他殘疾人士,亦可考慮推行試驗計劃,提供類似青年宿舍的設施,透過短暫住宿及社工支援,訓練高功能自閉症青年獨立生活及求職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