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求一路」發起人列五大選址 倡建過渡性房屋助青年上樓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香港房屋短缺,年輕人「上樓」困難,住屋問題愈見避切。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今日(23日)公布「青年心城」計劃,列出了五大選址建議用作興建過渡性房屋,包括大嶼山和羅湖一帶的土地,預計5個方案共涉及167公頃土地、為約33萬人口提供逾22萬個單位,當中又提及日後可興建「港深消閒橋」,讓兩地人士可以交流、在橋上慢跑運動等。

倡議團體:加強北部都會區基建發展誘因及潛力

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去年就香港青年過渡性房屋方案,委託了專業測量師行進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建議在五個選址興建專為年輕人而設的過渡性房屋,當中包括了近欣澳港鐵站的青洲仔、汲水門大橋旁的五鼓嶺、在羅湖附近的石馬河岸、沙嶺河岸以及落馬洲河套區。5個方案在可行性研究上分別考慮了選址位處土地現況及佔用情況 、審批土地及申辦地契,以及現行城市規劃條例等規範。

除住宅外,選址面積已包括各項社區設施、康體中心、商業零售等項目,希望讓年青人可以在一個理想園區發展。而選址土地既涉及政府官地、私人土地,也有「綠化地帶」。報告又指,雖然策略與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有相似之處,但認為措施會增強北部都會區基建發展誘因,增強發展潛力,令區內更多就業機會,互相補長。

5個方案預計共涉及167公頃土地、為約33萬人口提供逾22萬個單位。(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提供)

↓各方案詳情:

+5

主辦單位創始人曾發起「千萬求一路」比賽

「青年心城」計劃策劃人及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創會會長莊紫祥博士表示,「香港發展在青年、青年重心在住屋」,但住房售價租金高企,青年置業十分困難;「青年心城」過渡性房屋計劃倡導目的主要是解決香港青年短期住屋需要,協助青年人向上流和為未來置業作出準備。而根據以上的假設,他認為香港青年過渡性房屋計劃倡導技術上可行,將有助穩定香港社會和長遠發展,強調以上選址建議只為供各界參考之用,又指相信政府及社會各界一定有能力找到更多更適合的地方。

翻查資料,莊紫祥是東華三院總理、莊紫祥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和哈爾濱市政協委員,亦出任不同建制組織崗位。他曾於前年9月反修例風波期間曾發起「千萬求一路」比賽,斥資1,000萬元鼓勵市民「獻計」做政策倡議,事後一度被指「走數」,其後他接受訪問時澄清整個比賽開支達1,500萬元,扣除逾700萬宣傳及製作費後,已向所有合資格的參賽者及評選員發放合共800萬元獎金,其餘200萬元獎金無人認領,涉及人數多達5000人,當中包括不合資格的非港人,以及無法提供有效資料核實身份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