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大變身 成全港首個「三合一 」社區農圃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14日)發表網誌,指局方自2019年2月推出「支援非政府機構善用空置政府用地」資助計劃後,至今共有20個非政府機構項目獲得資助。其中位於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旁政府用地的頂目,由非政府機構「堅農圃」建造全港首個結合水耕、魚菜共生和有機耕種的社區農圃;而東區海濱旁則會興建多用途活動中心,推動藝術文化發展。

「堅農圃」租用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旁的政府用地(黃色膠板圍封範圍),建設社區農圃。圖為未興建社區農圃時的照片。(發展局圖片)

發展局自2019年2月推出「支援非政府機構善用空置政府用地」資助計劃,至今共有20個非政府機構項目獲得資助。發展局助理秘書長(規劃)洪建樂指,政府沒有計劃短期內就用完整筆撥款,如在批出的20個項目中,11項只批出了前期工地勘測及設計的款項,有關團體仍需於下一階段向發展局申請較大額的工程費用,強調局方一直嚴謹把關,確保批出的款項用得其所。

發展局助理秘書長(規劃)洪建樂表示,發展局2019年推出「支援非政府機構善用空置政府用地」資助計劃,支援成功申請的機構,展開基本的復修工程,以推行惠及社區的項目。計劃推出逾兩年,共20個非政府機構獲資助。(發展局圖片)

局方及政府專業部門亦會向申請人及其委聘的專業人士提供技術上的建議,協助他們完成工程。洪建樂指,資助計劃已取得初步成果,當中兩個項目已順利完成並開始運作,另有6個項目預計今年至明年完成,餘下的項目亦陸續開展並進行詳細設計。目前獲資助的項目包括藝術及文化、社區共融、社區園圃、動物權益、過渡性房屋、協助有特別教育需要兒童的非牟利學校等。

「堅農圃」顧問團成員麥嘉晉表示,社區農圃在起動時遇到不少問題,例如在建築設計方面需要與不同部門和持份者溝通協作,幸好在資助計劃下,得到發展局幫忙協調,令項目得以落實。(發展局圖片)

其中,非政府機構「堅農圃」在位於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旁約2,000平方米的政府用地項目,建造全港首個結合水耕、魚菜共生和有機耕種的社區農圃。其顧問團成員麥嘉晉表示,「堅農圃」是亞洲首個集三大主要農業技術的臨海社區農圃,為社區帶來全新的體驗,讓公眾接觸農耕技術,他們亦會把這些耕作方式帶進學校、社區及老人院等,與不同人士互動。麥嘉晉形容,社區農圃在起動時遇到不少問題,例如在建築設計方面需要與不同部分和持份者溝通協作,幸得發展局協調角色,提供專業意見,令項目得以落實。

「堅農圃」的社區農圃為全港首個結合水耕、魚菜共生和有機耕種的社區農圃。現時工程已順利完成並開始運作。(發展局圖片)

另一個獲資助計劃支持的項目,是位於鰂魚涌海濱的一幅政府用地,獲批租用的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介紹指,該會計劃在用地上建造一幢一層高的多用途活動中心,旁邊的大草坪讓區內市民休憩和參與活動。他們會以該片土地推動藝術文化發展、個人身心靈發展及創意理念,並向市民推廣東區的獨有特色,增加海濱的活力。

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表示,該會租用位於東區鰂魚涌海濱的一幅政府用地,建造一幢一層高的多用途活動中心,旁邊有個大草坪,讓區內市民休憩和參與活動。(發展局圖片)

李玉芝又指,整幅土地位於東區海底隧道上蓋,涉及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與不同的政府部門溝通,感激發展局在他們提出申請及在建築設計上提供意見。現時他們已成功取得前期和建築工程費用,項目正在施工階段,料明年底投入服務。

聖雅各福群會多用途活動中心項目正在施工階段,預計明年年底投入服務。(發展局圖片)

發展局指,隨着越來越多已核准的項目在今年底及其後相繼苟成,期望更多可供申請短期租約的政府用地化作新的空間,推行惠及社區的項目,亦會適時檢討資助計劃的運作,令更多非政府機構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