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民輝兄長曾有35年煙齡 靠意志搣甩癮成跑步健將:戒煙永不怕遲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在七、八十年代時,吸煙行為原來曾被視為成功人士的指標。「當時好多電影嘅角色都食煙,食煙同佢哋能力掛勾」。當時,年僅15歲的葛行輝便受這些電影及廣告影響下開始和煙結下緣份,自始開始了長達35年的煙齡,最高峰時更一日食兩包煙。以往他煙不離手,和一眾煙民一樣,視吸煙如吃飯般重要。一次患病成了戒煙契機,靠意志及想像力搣甩煙癮,並重新檢視自身生活,更養成每天跑步的習慣,搖成一變成為跑步健將,「無論咩年紀,戒煙都唔會遲!」

眼前一身運動行頭、健步如飛的葛行輝(Stanley)是組合軟硬天師成員葛民輝的哥哥,練成一身鋼條身形的他,怎樣看都不似曾有35年煙齡。今年62歲的葛行輝表示,在他年輕時代,不少廣告和電影喜歡把遊艇、美女與吸煙相扣,並把這些元素塑造為成功人士的指標。年少無知的他不懂得吸煙帶來的禍害,只一味覺得吸煙是「大個仔」、「型」及「有品味」的象徵。

最高峯日食兩包煙 以碟代替煙灰缸放煙頭

畢業後葛行輝從事廣告行業,在室內未禁煙的年代,廣告人長期在高壓環境下工作,大多養成吸煙習慣,更時常以煙為伴,在公司通宵「度橋」。葛行輝亦不例外,「當時我平均兩日食3包,如果OT或者通宵,最高峯會一日2包」。隨着吸煙成癮,辦公室煙灰缸已不足夠放置他每日點燃的煙頭,不停地吸煙更令公司會議室煙霧瀰漫,「我諗起都覺得過分,食煙食到要用碟裝煙頭」。雖然吸煙令葛行輝偶爾咳嗽,但當時他卻認為,「正常食煙係咁㗎啦」,並沒有特別留意這個身體警號。

在室內未禁煙的年代,廣告人長期在高壓環境下工作,大多養成吸煙習慣,更時常以煙為伴,在公司通宵「度橋」。(曾鳳婷攝)

時至30歲時,葛行輝的命運似乎改變。一個由知名電影與舞台劇演員尤·伯連納拍攝的戒煙廣告,令他首次正視吸煙的禍害。戒煙廣告在尤·伯連納肺癌離世前拍攝,短短30秒的片段,忠告後世要戒煙防癌。葛行輝看過後留下深刻印象,亦令他考慮戒煙。惟當時的他仍抱有僥倖心態,「覺得自己仲後生,呢啲年紀大先發,覺得自己仲有時間,可以遲啲先戒煙」。抱着這種心態,期間曾斷斷續續以不同方法戒煙,如交1,000元讓朋友保管,打賭成功戒煙後才能取回,但也是失敗告終,「成日都會心思思想食返,同朋友聚會、打邊爐、飲嘢都煙不離手。又會合理化自己,『食埋呢包先啦』」。

術後不能吸煙兩周成戒煙契機

到50歲時,他因聲帶生繭需要做手術,當時醫生告誡他,術後兩個星期不能吸煙,「一開始我都會數住幾時可以食返煙,但又發現都唔係好恨食煙,過咗(兩個星期)都唔知」。葛行輝認為,這是一個適合的時機戒煙,隨即把身上的所有香煙棄在垃圾箱,進行最後一次的戒煙之旅。

到50歲時,他因聲帶生繭需要做手術,當時醫生告誡他,術後兩個星期不能吸煙,「一開始我都會數住幾時可以食返煙,但又發現都唔係好恨食煙,過咗(兩個星期)都唔知」。(曾鳳婷攝)

決定戒煙後,葛行輝坦言也曾多次差點「中伏」,由於不少朋友是吸煙人士,聚會上難免聞到煙味,但當時他沒有因而避開聚會,反而將其視作測試,「咪睇下我係咪可以堅持到唔食」。最接近破戒的一次,是他的朋友剛剛有小朋友出生,一時高興下向葛行輝遞出一支雪茄,又形容雪茄不算是吸煙。葛行輝一度接下雪茄,但深思過後,他認為不論什麼形式都好,吸煙就是吸煙,隨即拒絕朋友的好意。

決定戒煙後,葛行輝坦言也曾多次差點「中伏」,由於不少朋友是吸煙人士,聚會上難免聞到煙味,但當時他沒有因而避開聚會,反而將其視作測試。(曾鳳婷攝)

葛行輝指,戒煙過程時常會「心思思」,除了靠堅定的意志外,他更會利用想像力應對煙癮,他把香煙想像為一種很難吃的食物,「如果好難食,你就會知道唔可以放入口」,煙癮隨時間慢慢消失,對煙的渴求下降,自然就會成功戒煙,「無論咩年紀,戒煙都唔會遲!」

過往葛行輝不是不知香煙對身體的影響,但香煙曾是他的一種心靈寄托,「食煙會令我覺得安全,feeling good」,無論在焦慮或開心時,也離不開食一口煙。(曾鳳婷攝)

以往葛行輝不是不知香煙對身體的影響,但香煙曾是他的心靈寄托,「食煙會令我覺得安全,feeling good」,無論在焦慮或開心時,也離不開食一口煙。但成功搣甩煙癮後,他漸漸把寄托轉移至跑步,同時重新檢視自身生活習慣,「一開始我只係喺城門河附近跑,跑800米都覺得好遠,要停三次」。後來每次都想着下次要跑遠些,令他越跑越起勁,更養成每天跑步的習慣。

由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辦的全城無煙跑以推動吸煙人士戒煙及鼓勵全港市民多做運動,建立無煙健康生活模式為目標,活動於本月28日開始報名,有興趣的人可到exercise.smokefree.hk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