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河道花園拆開放告示疑「未開始已結束」 市民批「倒錢落河」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位於大圍渠的大圍河道花園,自落成以來便引起市民關注,雖然大部分設施已落成,但至今仍從未開放。近日有市民發現,場內正在施工,而明渠旁的宣傳海報已經被拆走,懷疑是「未開始已經結束」、「未開放便已清場」;質疑本來花園的設計和概念安全成疑,興建只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4

河道花園原定1月開放

政府在2019年的《施政報告》提倡打造「河畔城市」,即在活化河道工程上,希望加強公眾與河道的連繫,大圍明渠為其中一個活化地點。今年1月明渠邊出現印有「大圍河道花園」的橫幅,當時形容即將開放作「冬日限定初體驗」,有當區居民表示十分期待,但亦擔憂場地的防洪措施。不過,由一月至今,該處仍未開放,其間在2月大除夕夜水位上漲時,有市民拍得明渠也出現水浸。

直至日前再有市民發現,大圍河道花園內有工人開始拆除樓梯和圍網,明渠旁的宣傳海報已消失不見,質疑興建花園實屬「倒錢落河」。記者1月到場時,見到當時花園外的告示亦寫着,開放時間將直至本年2月底,但渠務署遲遲不作開放,遊人只能站在公園外圍觀賞,無緣入場體驗。有網民在網上留言質疑取消開放公園的決定,懷疑事件與花園的設計和概念安全成疑有關,直斥未享用過設施便結束拆卸,猶如「倒錢落河」。

記者一月到場時,見到當時花園外的告示亦寫着,開放時間只直至本年二月底。(資料圖片/黎倩婷攝)

渠務署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表示,該署近年積極推展河道活化工程,提升河道生物多樣性、綠化環境、促進親水文化,以及改善社區環境,當中包括「活化大圍明渠」工程,而從公眾咨詢了解到市民普遍歡迎大圍明渠活化計劃,並期待明渠活化後能夠提供更多活動空間,因此作出新嘗試,原定於今年年頭旱季,在大圍明渠約100米長的河道內設置「大圍河道花園」,除了為將來工程使用的「水位上升預報系統」及「智能河畔管理系統」收集有用的實際運作數據及資料,幫助優化整個活化工程的設計外,亦能夠讓居民嘗試使用河道空間的感覺,以收集對活化大圍明渠的意見。

渠務署:因疫情未能開放

發言人續指,為確保安全,「水位上升預報系統」會實時監測、分析及整合雨量和河道水位數據,以及連結天文台的預報資訊,估算潛在的水位上升風險。於預料河道水位會上升時,系統會透過廣播、訊號燈及電子顯示屏作出警示,提醒市民離開河道花園,管理人員亦會指示及協助在場人士安全離開河道花園。而「智能河畔管理系統」能夠實時監察河道花園的人流情況,讓管理人員實時掌握河道花園內的情況,並為仍在河道花園的人士提供協助。

發言人強調,河道花園是「活化大圍明渠」項目勘查研究的一部份,收集到的數據及意見,可以為下一階段的詳細設計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此外,河道花園內的設施均屬簡單設計,而且盡量採用循環再用物料建成。大部份物料將會循環再用於其他工程項目中。河道花園原計劃於2022年1月至2月旱季期間開放,但鑑於本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發展,河道花園未能如計劃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