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九旬婦賣狗揭社會底層悲歌 區議員促政府檢討津貼、綜援金額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去年有傳媒報道,大埔一名九旬婆婆在街上售賣幼犬,並揭出婆婆身世悲慘,賣狗只為餬口;其日前再指,近月前往探望婆婆時見到賣狗情況未有改善,居住環境亦愈見惡劣,有網民形容是「社會底層的悲歌」。事實上,社會上長者貧窮、孤獨的問題嚴重,同類情況在區內、區外俯拾皆是。有大埔區議員指,也曾跟進一對長年執拾紙皮雜物而對街坊造成困擾的夫婦,認為政府需檢討長者津貼、綜援的金額,讓基層長者不需再用這些方法來幫補生計。

節目《東張西望》曾報道一名九旬的婆婆在大埔街上販賣幼犬。(節目截圖)

根據《東張西望》的報道,在大埔街頭賣狗的婆婆年紀老邁,獨居於一間簡陋的木屋,雖然有四名子女,但全都已移居外國,甚少回來探望婆婆。婆婆靠每月約1,000多元的高齡津貼過活,家中有三隻大狗,而牠們所生的幼犬成為了婆婆幫補收入的來源,她將幼犬以每隻200至300元的價格在街上售賣,而平日除了煮粥,也會在垃圾站翻找剩食、骨頭餵予狗隻。

+1

事件引起網民關注,除了擔心狗隻健康、能否做絕育手術等之外,婆婆的故事也令不少人動容。他們認為一個九旬婆婆明明有四個子女,最後竟要獨自生活、用這些方法來照顧自己,實在十分可憐;同時指出婆婆不為狗隻絕育,絕對是有她的難處。

區議員:會嘗試接觸婆婆

大埔區議員區鎮濠表示,以往未有接到街坊關於賣狗婆婆的求助或反映,但指會向社署查詢是否有社工正在跟進,並會嘗試到大埔墟街頭尋找婆婆。區又指,區內如大元邨、大埔中心等都見有數名慣常會拾紙皮售賣的長者,希望以此來幫補生計。其中有一對長者夫婦,自被房署下令搬離廣福邨後,數年來先後將大量雜物放置在區內足球場、林村河畔橋底、後巷和工業邨內,引起很多街坊不滿,「點解佢哋會行出嚟做呢啲嘢?某程度係因為津貼、綜援嘅金額唔夠滿足佢哋嘅生活開支,所以要搵多啲錢增加收入。」區鎮濠認為,不論是讓社工提供支援關心,還是長者綜援津貼方面,政府都需要加大力度進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