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調查指受訪者居住面積中位數僅130呎 逾半青年缺乏私人空間

撰文:林澤鋒
出版:更新: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透過全港57間為劏房家庭提供服務的社會服務單位,向低收入劏房戶(住戶在過去一個月的入息均低於全港住戶入息中位數75%)進行問卷調查,當中發現有超過90%受訪家庭的總收入,低於全港家庭收入中位數。
另外,超過50%家庭平均接近3位成員居於一個共同空間,反映青年缺乏私人空間。
社聯表示,剛過去的星期日曾處理一宗案件,兩名小童與母親需要居住在同一空間,兩小兒童更需要共用一張床,並分別在床頭床尾學習,反映多於一名小朋友的家庭,在空間及資源上更加緊絀。

社聯去年進行調查,發現有超過90%受訪家庭的總收入,低於全港家庭收入中位數。(林澤鋒攝)

社聯於去年6月1日至12月21日期間進行調查,共收回1,389份有效問卷,並從中抽取339個家中有12至18歲青年的家庭數據進行分析,合共401人,大部分為學生。受訪家庭中,有超過60%有領取綜援及在職家庭津貼等社會保障。

調查將劏房住戶特徵分為3大類別,分別為「青年家庭的社會資本」、「青年家庭的居住環境」及「青年家庭的經濟資源」。在「青年家庭的社會資本」上,社聯表示,不少受訪的劏房住戶中,在學青年為家中最高學歷的成員,家中成員的就業參與度及工作收入偏低,加上社會網絡較薄弱,反映劏房青年較欠缺家庭社會資本。

調查顯示,超過50%家庭平均接近3位成員,並居於一個共同空間,反映青年缺乏私人空間。(林澤鋒攝)

僅四成受訪家庭有成員做全職工作

調查估算,66.1%居於劏房而就讀初中或高中的青年本人為家中最高學歷的成員,反映不少居於劏房的青年在學業等個人發展上,未必能夠從家庭得到足夠的支援及意見。同時,只有40.1%家庭有成員做全職工作,其餘均面對工作較零散、失業或無業的情況,反映這些家庭就業參與度較低。在有就業成員,即全職或兼職中,收入中位數為12,250元,遠低於香港整體水平的20,000元。

調查又指出,受訪家庭中,不論家中青年或長輩,均有近4成居港年期不足七年。有67%受訪家庭成員,表示沒有聽過青少年服務,反映這些家庭對社會資源的認識不多,尤其學歷較低人士。社聯特別提到,不論在家庭成員的學歷、經濟參與度,以至社會網絡上,單親家庭均比非單親家庭更欠缺社會資本,有70.3%家庭當遇到人生重大決定時,很少會尋求他人意見或幫助。

至於「青年家庭的居住環境」方面,社聯認為,居於劏房而有青年成員的受訪家庭居住空間狹窄,從劏房間隔及同住人數可見青年缺乏私人空間。調查顯示,他們的單位居住面積中位數只有130呎,當中更有2.2%居住在0至50呎單位。而54.3%家庭平均接近3位成員,並只居於一個共同空間,反映青年缺乏私人空間。社聯建議,當局應提供青年共享空間,並讓他們參與管理,在此進行不同社交、學習及發展的活動。

「青年家庭的經濟資源」上,社聯認為,從數據可見,受訪家庭收入低、租金開支高,而且可動用的資產較少,或難以運用資源於青年的個人發展上。

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黃和平對計劃表示歡迎,但認為1年時間是比較短,建議為期不少於3年。(林澤鋒攝)

逾九成受訪家庭總收入低於全港中位數

調查又發現,有55%屬貧窮家庭,家庭總收入中位數為14,000元,而超過90%受訪家庭低於香港整體水平的27,400元。此外,收入偏低同時亦伴隨著高昂的劏房租金,這些家庭租金中位數為5000元,租收比率比香港整體家庭租金更高。在收入低及開支高的情況下,有超過80%家庭感到有經濟壓力。

另外,調查亦反映受訪家庭的總資產中位數只有17,500元,有超過70%家庭最近半年更試過入不敷支,而需要動用儲蓄,亦有74%近半年曾因收入不足,試過壓縮生活開支,更有34.2%過去一年試過借錢,當中32.8%是因為要應付兒童教育及開學開支。

社聯主任(社會保障及就業)嚴𧘲琦關注,計劃未必能接觸到低學歷人士,促請當局主動到社區作宣傳,如組織及派遣社工隊。(林澤鋒攝)

社聯促延長試驗計劃時間至多於3年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責成政務司司長統領新成立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提出推行協助劏房清貧學童的試驗計劃,為期一年,2,000名初中生受惠。社聯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黃和平對計劃表示歡迎,但認為1年時間是比較短,應有較長的介入時間以見成效,建議為期不少於3年。

他解釋,導師與青年建立關係及信任,再介入協助青年尋找人生目標,均需時數個月,如果計劃只有1年,相信時間上並不足夠,難以令青年建立不同社交網絡及吸取生活經驗。他認為,至少3年才能為青年建立穩定的社交網絡及師友關係,繼而設下目標,實現理想。

黃和平又建議,計劃應招募不同背景及專業為導師,例如體育、文化產業等人士,以多考慮青年的志趣,亦可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擴闊他們的社交圈子與視野。

黃和平形容,若只靠有關計劃,只會是「杯水車薪」,認為政府應增加現時的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的名額及資助金額,以及加強現時校本課後學習支援計劃及學生活動支援津貼。然而,社聯主任(社會保障及就業)嚴𧘲琦關注,計劃未必能接觸到低學歷人士,促請當局主動到社區作宣傳,如組織及派遣社工隊。

另外,社聯認為,當局可考慮增加資助學士學位的學額,促進基層青年的上流機會。而跨代貧窮源於香港的貧窮狀況仍然嚴重,所以不只要令青年脫貧,亦要協助其父母脫貧,否則情況只會是「見樹不見林」。

社聯認為,政府長遠須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增加基層市民培訓及進修機會,建立更均衡產業結構,以減少貧窮人口。